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識度的意思、識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識度的解釋

[knowledge and magnanimity] 見識、器度

愚笨無識度

詳細解釋

識見與器度。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 蒼 體貌長大,進止有禮,好古多聞,儒雅有識度。” 宋 蘇轼 《答喬舍人啟》:“某聞人才以智術為後,而以識度為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識度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兩個核心維度:


一、基本釋義

  1. 見識與器量

    指人的見解深度和胸懷格局,強調對事物的認知高度與包容力。例如《晉書·王濬傳》稱其“恢廓有識度”,即贊譽其見解卓越、氣度寬宏。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辨識與衡量

    古義中可指對事物的辨别和度量能力,如《後漢書·胡廣傳》提到“達練事體,明解朝章,雖無謇直之風,屢有補阙之益”,暗含對事理的識度。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文獻佐證

  1. 《世說新語·賞譽》:

    “裴楷清通,王戎簡要,皆其識度所及。”

    釋義:此處指二人因見識與判斷力出衆而備受推崇。

    來源:中華書局《世說新語箋疏》

  2. 《宋書·謝弘微傳》:

    “弘微性嚴正,識度清遠。”

    釋義:形容其見識高遠、品行清正。

    來源:《二十四史全譯》(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識度”多用于評價人物的綜合素養,如:

“他處事沉穩,識度非凡,深得團隊信賴。”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語文出版社)


“識度”融合了認知能力(識)與精神境界(度),是漢語中評價人物智慧與格局的核心概念,其釋義一脈相承于古代文獻,并在現代語境中延續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識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見識與器度,常用于形容人的内在修養和判斷力。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出處與用法

  1. 古代文獻

    • 晉代袁宏《後漢紀》提到“儒雅有識度”,形容人兼具學識與風度。
    • 宋代蘇轼在《答喬舍人啟》中寫道“以識度為先”,強調識度是人才的首要品質。
  2. 經典用例
    《世說新語》記載王朗推崇華歆的“識度”,指其超越表面的深刻見解與氣度。


常見誤讀


“識度”多用于評價人的綜合素養,尤其在古代文學和人物品評中常見。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後漢紀》《蘇轼文集》等典籍,或漢典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拜物教爆肚忏度苌楚澈查創調喘噎春色滿園廚役辭領帶砺淡不濟當爐點剁典刑诋冒陡削泛泛之人俯卧撐耕耰杭好杭歹橫眉冷目恒姿河朔飲椒泥架子靜君精礦井屋究升決價開屠炕櫃空豁豁冷卻俚言粝粢美俗密諱米已成炊末代孫摹字蹑腳蹑手漂母蒲蘇奇度三臡時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宋學蒜韲素臣天容未果侮忽兀然杴簸巷子霰子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