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漂洗衣物的老婦。《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 ( 韓信 )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 信 飢,飯 信 ,竟漂數十日。 信 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漢 五年正月,徙 齊王信 為 楚王 ,都 下邳 。 信 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後遂用為典實。 唐 李白 《贈新平少年》詩:“千金答漂母,萬古共嗟稱。” 清 孫枝蔚 《漂母廟》詩:“既是千金酬一飯,如何漂母至今稀。” 柳亞子 《玉嬌曲為鈍根賦》:“君不見 伍相 窮途瀨女逢,王孫漂母各英雄。”
“漂母”是源自《史記》的典故,指漂洗衣物的老婦人,後常被用于文學創作中表達感恩或無私品德。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本源
“漂母”字面意為“漂洗衣物的老婦”。“漂”指漂洗絲絮等織物的勞動,“母”是對年長女性的稱呼。該詞最早見于《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貧困時受漂母贈飯的故事。
曆史典故
據《史記》記載,韓信年少貧困,在淮陰城釣魚時,一位漂洗絲絮的老婦(漂母)連續數十日給他飯吃。韓信感激承諾報答,漂母卻斥責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後韓信封楚王,贈漂母千金。
文學象征
該詞在文學中衍生出兩層含義:
語言演變
現代語境中,“漂母”已不作為常用詞,但在涉及感恩主題的文學創作或曆史讨論時仍被引用,部分方言區保留“漂母”指代洗衣婦的用法。
需要說明的是,部分網絡解釋認為該詞存在生僻性(如),這主要源于現代漢語使用頻率降低,但通過權威典籍和文學作品,其核心含義已有明确界定。
《漂母》是一個漢語詞語,可以指代無依無靠、漂泊流離的母親。這個詞語意味着一個孤獨而辛苦的母親,她沒有穩定的居所和經濟來源,常常在社會邊緣生活。
《漂母》由兩個部首組成,首先是“氵”(水部),表示與水相關的意思;其次是“覀”(韋部),表示親相關的意思。這個詞共有12個筆畫。
《漂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中的母親形象。繁體字為「漂母」。
古時候,《漂母》這個詞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常用的古代寫法是「飄走的母親」,含義和現代用法相似。
1. 她是一個漂母,為了生活,不得不四處流浪。
2. 那個漂母撫養着孩子,在艱難的環境中努力生活。
- 漂泊:指人在外地漂流、流浪。
- 母親:指女性成為孩子的親生母親。
- 青年:指年輕人。
抛妻棄子、流浪兒女、無家可歸
有依有靠、安居樂業、有根有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