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粝粢的意思、粝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粝粢的解釋

[coarse food] 粗糙的飯食

詳細解釋

粗惡的飯食。《韓非子·五蠹》:“﹝ 堯 ﹞糲粢之食,藜藿之羹。” 漢 王符 《潛夫論·實貢》:“夫説粱飯食肉,有好於面目,而不若糲粢藜烝之可食於口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粝粢”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粝”和“粢”兩個單字構成,屬于古漢語中的書面用語,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以下從字義、詞義及用法三方面進行解析:

  1. 單字釋義

    • 粝(lì):本義指粗糙的米或未精細加工的糧食。《說文解字》釋為“粝,粗米也”,《現代漢語詞典》進一步解釋為“糙米,泛指粗劣的食物”。例如《史記·李斯列傳》中“堯之有天下也,粝粢之食”即用此義。
    • 粢(zī):古代指祭祀用的谷物,後泛指糧食。《周禮·天官》注“粢,稷也”,《漢語大詞典》中解釋為“谷類的總稱,特指粟米”。如《左傳·桓公六年》中“粢盛豐備”即指祭祀用的谷物。
  2. 複合詞義

    “粝粢”組合後表示粗糙的飯食,特指古代平民或貧寒者的日常飲食,常與“藜藿”(野菜)并稱,形容生活清苦。例如《韓非子·五蠹》中“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即用此詞強調簡樸的生活狀态。

  3. 文化引申

    該詞在文學中具有象征意義,多用于贊頌安貧樂道的精神或批判奢靡之風。如宋代詩人陸遊《雜感》中“粝粢苟充腸,藜藿甘適口”,以“粝粢”表達對樸素生活的自足心态。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粝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粝”和“粢”兩個單字組成,均與古代糧食相關:

  1. 粝(lì)
    指未經精加工的糙米或粗糧。《史記·李斯列傳》中“粝粢之食”即用此意,形容粗糙的飲食。古時貧者常食,與“精米”形成對比。

  2. 粢(zī)
    原指古代祭祀用的谷物(如稷、粟),後泛指粗劣的糧食。如《左傳》中“粢粻”即指粗米。

合義:
“粝粢”組合後,泛指粗劣的飯食,常用來描述生活簡樸清苦的狀态。例如《韓非子》中用“粝粢之食”形容隱士安貧樂道的生活方式;宋代詩詞中也借“粝粢”表達甘于清貧的志向。

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文學作品或曆史叙述中,體現人物淡泊物質、克己奉公的形象,例如:“居官清廉,粝粢自甘”。需注意該詞屬于書面雅語,日常口語極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拜懇哱息不女赤膽忠心傳達室賜灌刀竿節東邦讀者耳熟能詳遌時豐沃高巍鳏寡孤茕挂帙好貨河汾渙爾冰開回從呼拉圈江程驕騧焦煙解頤襟期今文尚書疾笑氒株局任榔槌琅嬛福地屢教不改麻累茂美扪天南櫂北轅牛脣評裁鋪張揚厲搶喪踵魂秦妃情知道氣死風取齊然疑任上人殊意異神道碑升朝官時固疏險孫女條對條分節解退身托伏詳隱弦柱遐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