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躡手躡腳”。 張天翼 《春風·貝胡子》:“于是 貝胡子 蹑腳蹑手到窗子跟前,打冷布角裡張一張院子裡--空空的。” 姚雪垠 《長夜》三五:“他們蹑腳蹑手地走到門口,把眼睛貼着門縫,看見有十幾個青年農民擠在小屋中。”
“蹑腳蹑手”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形容放輕腳步走路的樣子,也可引申為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行為。該詞與“蹑手蹑腳”同義,兩者在用法和含義上基本一緻。
2. 出處與例句
3. 用法與結構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5. 擴展說明
該詞常用于文學作品中,通過動作描寫暗示人物的謹慎或意圖隱藏行蹤的心理狀态。例如《明代宮闱史》第六十一回中,用“蹑腳蹑手”刻畫正德帝悄悄接近美人的場景。
如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漢典、詩詞名句網等來源。
《蹑腳蹑手》是一個成語,指行走時腳步輕盈,動作輕巧、小心翼翼。形容人行動時非常謹慎,不敢稍有聲響。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動作輕柔、隱秘,常常用于形容行動敏捷、操縱靈活、行動迅速、不留蛛絲馬迹。
《蹑腳蹑手》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辵」和「⻊」,分别表示「辶部」和「足部」,表示行走。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6畫和14畫。
《蹑腳蹑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楚世家》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描述了楚國太子勾踐在受盡壓迫的情況下,采取隱秘行動,最終擊敗強敵的情節。從此後,這個成語被廣泛應用,用以形容人的行動謹慎、機警。
《蹑腳蹑手》的繁體字為「躡腳躡手」。
在古代,「蹑腳蹑手」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中「蹑」的古代寫法是「㠯」,表示「腳掌輕慢地接觸着地面」;而「腳」的古代寫法是「⻊」。「蹑腳蹑手」這個成語的古代漢字寫法為「㠯⻊㠯手」。
1. 他在走廊上蹑腳蹑手地溜到了教室門口,生怕被老師發現。
2. 小偷蹑腳蹑手地靠近錢櫃,企圖偷走珍貴的珠寶。
3. 在戰場上,戰士們蹑腳蹑手地進行潛伏,等待着合適的時機發動攻擊。
1.輕手輕腳:指行動輕盈,動作輕柔。
2.偷偷摸摸:形容行事暗地裡、秘密地進行。
3.悄悄無聲:形容沒有聲音,非常安靜。
1.鬼鬼祟祟
2.暗地裡
3.隱秘行動
1.張牙舞爪
2.聲張
3.大張旗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