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指 宋 儒理學,同漢學相對。漢學專重訓诂,宋學以義理為主,亦稱理學。《宋史》為 周敦頤 、 程頤 、 朱熹 等人特立道學傳,故又稱道學。後來 元 、 明 、 清 的理學也稱宋學。宋學以“理”為天地萬物的本源,以三綱五常為核心,雖标榜 孔 孟 之道,但亦參以佛、道之說。其代表人物有 周敦頤 、 程頤 、 程颢 、 朱熹 、 陸九淵 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平心而論, 王弼 始變舊説,為宋學之萌芽。” 清 江藩 《宋學淵源記》卷上:“為宋學者,不第攻 漢 儒而已也,抑且同室操戈矣。” 嚴複 《救亡決論》:“固知處今而談,不獨破壞人才之八股宜除,舉凡宋學漢學,詞章小道,皆宜且束之高閣也。”參閱 清 黃宗羲 《宋元學案》、《明儒學案》。
宋學是宋代儒學的核心思想流派,與注重訓诂的漢學相對,以闡發義理為宗旨,又稱“理學”或“道學”。其核心思想及特點如下:
1. 核心思想與理論體系
宋學以“理”為宇宙萬物的本源,認為“理”是超越時空的絕對存在,主張通過探究義理來理解儒家經典。它将儒家倫理綱常(如三綱五常)提升為天理,并融合佛、道思想,構建了形而上學體系。例如,周敦頤提出“太極”概念,朱熹強調“格物緻知”,陸九淵則主張“心即理”。
2. 主要學派與代表人物
3. 曆史淵源與發展
宋學源于中晚唐儒學複興運動,韓愈、李翺等人批判佛道,重新诠釋儒家經典。至宋代,經周敦頤、二程(程颢、程頤)奠基,朱熹整合為完整體系,成為元明清官學主流。
4. 與漢學的區别
漢學側重文字訓诂和考據,而宋學突破經典表層,注重哲學化解讀。例如,朱熹對《四書》的注解不再拘泥于字句,而是闡發修身治國之道。
影響:宋學不僅塑造了宋代以降的中國思想史,還對東亞文化圈(如朝鮮李朝、日本江戶時代)産生深遠影響,成為儒家思想發展的高峰形态。
《宋學》是指研究宋代文化、曆史、文學等方面的學問,特指研究宋代文化與思想的學術領域。宋學包括對宋代社會、政治、經濟、軍事、官制等各個方面的研究,并且強調對宋代文學、哲學、藝術、科學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宋學》這個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看:
《宋學》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當時中國出現了對以宋代為研究對象的學術興趣。而繁體字“宋學”(sòng xué)一詞是指研究宋代文化的學問。
古代漢字“宋學”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因為在曆史進程中,漢字的書寫形式做過一些調整和标準化。然而,無法确切追溯到古代漢字“宋學”的寫法,因為這個詞的概念在古代或許并不存在。
以下是一個關于《宋學》的例句:
他專注于研究《宋學》,深入探讨宋代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
與《宋學》相關的一些組詞有:
與《宋學》的近義詞有:宋史學、宋文學等。反義詞暫無明确相關詞語可列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