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宋學的意思、宋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宋學的解釋

主要指 宋 儒理學,同漢學相對。漢學專重訓诂,宋學以義理為主,亦稱理學。《宋史》為 周敦頤 、 程頤 、 朱熹 等人特立道學傳,故又稱道學。後來 元 、 明 、 清 的理學也稱宋學。宋學以“理”為天地萬物的本源,以三綱五常為核心,雖标榜 孔 孟 之道,但亦參以佛、道之說。其代表人物有 周敦頤 、 程頤 、 程颢 、 朱熹 、 陸九淵 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平心而論, 王弼 始變舊説,為宋學之萌芽。” 清 江藩 《宋學淵源記》卷上:“為宋學者,不第攻 漢 儒而已也,抑且同室操戈矣。” 嚴複 《救亡決論》:“固知處今而談,不獨破壞人才之八股宜除,舉凡宋學漢學,詞章小道,皆宜且束之高閣也。”參閱 清 黃宗羲 《宋元學案》、《明儒學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宋學是中國古代學術體系中專指宋代儒學發展的學派總稱,代表兩宋時期以義理闡釋為核心的經學研究範式。其核心特征在于突破漢唐注疏傳統,注重對儒家經典内在哲理的思辨性解讀。

一、學派定義與範疇

宋學以程颢、程頤的洛學、朱熹的閩學、陸九淵的心學等分支為主體,統稱為“理學”或“道學”。《中國哲學大辭典》界定其為“以理氣心性為基本範疇,重構儒家倫理價值體系的哲學形态”。

二、核心思想體系

  1. 本體論建構:提出“理”為萬物本源(朱熹“理先氣後”說),建立形而上學框架
  2. 認識論方法:主張“格物緻知”(《大學章句》),強調窮究事物之理以達道德自覺
  3. 倫理實踐:以“存天理滅人欲”(《朱子語類》)為修養準則,貫通個人修行與社會秩序。

三、曆史流變與影響

宋學經元代官學化,至明清成為科舉考試标準,其注疏體例被《四書章句集注》固化。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其“熔鑄佛老,返本開新”,标志着儒學從經學訓诂轉向哲學思辨。

四、現代學術評價

當代學者錢穆在《宋明理學概述》中指出:“宋學之興,實為中華文化第二次大規模消化外來思想(佛教)之成果”,肯定其在文化融合中的創造性轉化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宋學是宋代儒學的核心思想流派,與注重訓诂的漢學相對,以闡發義理為宗旨,又稱“理學”或“道學”。其核心思想及特點如下:

1. 核心思想與理論體系
宋學以“理”為宇宙萬物的本源,認為“理”是超越時空的絕對存在,主張通過探究義理來理解儒家經典。它将儒家倫理綱常(如三綱五常)提升為天理,并融合佛、道思想,構建了形而上學體系。例如,周敦頤提出“太極”概念,朱熹強調“格物緻知”,陸九淵則主張“心即理”。

2. 主要學派與代表人物

3. 曆史淵源與發展
宋學源于中晚唐儒學複興運動,韓愈、李翺等人批判佛道,重新诠釋儒家經典。至宋代,經周敦頤、二程(程颢、程頤)奠基,朱熹整合為完整體系,成為元明清官學主流。

4. 與漢學的區别
漢學側重文字訓诂和考據,而宋學突破經典表層,注重哲學化解讀。例如,朱熹對《四書》的注解不再拘泥于字句,而是闡發修身治國之道。

影響:宋學不僅塑造了宋代以降的中國思想史,還對東亞文化圈(如朝鮮李朝、日本江戶時代)産生深遠影響,成為儒家思想發展的高峰形态。

别人正在浏覽...

阿基米德安于所習巴基斯坦邦墓邊魚逼接步障殘敝陳鴻壽充好垂目詞箋雌雄樹賜赈從許逮行忉忉地北天南獨鹿梵冊貝葉紛缊膏粱錦繡購買官侶含才皓紗紅輪弘圖矯情節律金籍絕育跼踖寬護哭哭啼啼遼視秒忽冥海冥鑒默揣潘嶽髩唴哴氣不過清斲绮紋确論柔承善好社鳴生花蜃竈水蛭亭午未有無形進出口無紮墊匣劍顯相新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