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朔飲的意思、河朔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朔飲的解釋

《初學記》卷三引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大駕都 許 ,使光祿大夫 劉松 北鎮 袁紹 軍,與 紹 子弟日共宴飲,常以三伏之際,晝夜酣飲,極醉,至於無知。雲以避一時之暑,故 河 朔有避暑飲。”後因以“河朔飲”指夏日避暑之飲或酣飲。 南朝 梁 何遜 《苦熱》詩:“實無 河 朔飲,空有 臨淄 汗。” 北周 庾信 《聘齊秋晚館中飲酒》詩:“欣茲 河 朔飲,對此 洛陽 才。” 清 曹寅 《惜紅衣·東渚荷花》詞:“故人要我, 河 朔飲,深杯未足。”亦省作“ 河朔 ”。 唐 王勃 《夏日宴張二林亭序》:“香杯濁醴,是 河 朔之平生;雄筆清詞,得 高陽 之意氣。” 清 孫枝蔚 《宴集李嗣遠東園分韻得幢字侵字》:“高會追 河 朔,涼風滿北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河朔飲”是中國古代典故,指夏日避暑時的酣飲行為,具體解釋如下:

1.典故來源

源自三國時期曹丕《典論》記載:東漢末年,光祿大夫劉松奉命鎮守袁紹軍營時,與袁紹子弟在三伏天晝夜暢飲,通過醉酒來消暑。因故事發生地“河朔”(黃河以北地區),故稱“河朔飲”。

2.詞義延伸

3.文學引用

南朝梁詩人何遜、北周庾信等均在詩詞中化用此典,例如:

4.現代應用

該詞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描述古代飲酒習俗或借指夏日聚會暢飲的場景,如清代曹寅詞作中亦有引用。


“河朔飲”兼具地理與行為雙重含義,既是曆史避暑方式的記錄,也是古代文人表達宴飲雅趣的常用典故。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引用,可查閱《初學記》《全唐詩》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河朔飲

河朔飲,意為在河北地區飲酒。它是一個漢字詞,由“河”、 “朔”、 “飲”三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河”字由“氵”和“可”兩個部首組成,共有8個筆畫。

• “朔”字由“月”和“樂”兩個部首組成,共有6個筆畫。

• “飲”字由“食”和“欠”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河朔飲”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宋史·食貨志》。它主要用來形容北方地區的飲酒風俗。在古代,河北地區的人們常常以飲酒作為慶祝節日或喜慶場合的一種方式,因此形成了這個詞彙。

繁體

“河朔飲”是“河朔飲”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以“飲”字為例,其古時候的寫法為“飲”,與現代稍有不同。

例句

1. 他在河朔飲酒,盡情享受北方獨特的飲酒習俗。

2. 這個酒莊出産的酒正適合河朔飲。

組詞

1. 河岸

2. 朔風

3. 飲料

4. 河水

近義詞

1. 河北飲

2. 北方獨飲

反義詞

南方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