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善知识的意思、善知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善知识的解释

佛教语。梵语意译。闻名为“知”,见形为“识”:即善友、好伴侣之意。后亦以泛指高僧。《华严经·十迴向品八》:“常乐大愿,修习菩提,依善知识,离諂曲心。” 南朝 陈 徐陵 《答诸求官人书》:“僕七十之岁,朝思夕计,竝愿与诸贤为真善知识。”《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诸善知识,汝等各各浄心听吾説法。”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三折:“常言道,今世饶人不算痴,喒两箇元是善知识。”《儒林外史》第三八回:“我这里有个 海月禪林 ,那和尚是个善知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善知识”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核心内涵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延伸。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善知识”最初作为汉语成语使用,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广博知识的人,强调德才兼备的重要性()。例如在《儒林外史》等古籍中,常用来赞美德高望重的学者或友人。


二、佛教释义(主要来源)

在佛教语境中,“善知识”具有更深刻的宗教含义:

  1. 词源与定义
    源自梵语“kalyaṇamitra”(音译迦罗蜜),意为能教导正道的善友,与“恶知识”相对()。《大品般若经》指出,善知识能宣说空、无相等佛法,引导众生离苦得乐。

  2. 具体表现
    据天台宗智者大师分类,善知识包括三种():

    • 外护善知识:提供修行外部支持者
    • 同行善知识:共同精进修行的道友
    • 教授善知识:传授佛法的导师
  3. 高阶境界
    大乘佛教认为,八地以上菩萨具备十种自在功德,如寿命、禅定、资财等皆可随愿示现,是最高层次的善知识()。


三、现代延伸意义

  1. 泛指精神导师
    在禅宗等流派中,善知识可指言行符合佛法、能助人实现内心平静的榜样()。
  2. 教育领域
    现代语境下,也用于形容学识渊博且德行高尚的师长,如《善知识》造句中“用佛陀教言开阔学生视野”()。

四、文化意义

佛教强调亲近善知识是修行的关键,《华严经》云:“一切佛法由善知识生”()。此概念影响了东亚文化中对良师益友的重视,成为德智并重的理想人格象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佛教经典中的具体分类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善知识》的意思

《善知识》是一个常用的词语,意指具有善良品质和丰富知识的人。这个词汇常常用于描述那些具有高尚美德和广博学识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善知识》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善」和「知识」。其中,「善」是具有良好品质的意思,其部首是「口」,总共有11画。「知识」是指所了解的信息和学问,其部首是「矢」,总共有10画。

来源和繁体

「善知识」一词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中,用以形容那些在修行中具有善良道德和广博智慧的人。在繁体中,「善知识」的字形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有一定变化。例如,「善」在古代常常会写成「㞢」,后来才过渡到现在的「善」写法。而「知识」这个词在古代作为两字,「知」字的写法更接近「智」,而「识」则更接近「識」。

例句

1. 他是一位善知识,不仅道德高尚,而且学识渊博。

2. 拥有善知识的引导,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

3. 善知识的指导使我受益匪浅。

组词

善知识的组词可以有:
1. 善良:具有良好品质和行为的人。
2. 知识分子:以知识和智慧为主要特征的人群。
3. 学识渊博:指人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学问。
4. 知音:能够理解和共鸣的朋友或知己。
5. 具灵感:指具有创造力和独特思维的人。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1. 贤人:指品德高尚、有道德修养和深厚学问的人。
2. 才子:形容有才华和学问的男子。
3. 聪明智慧:形容思维敏捷,理解力强。

反义词:
1. 恶人:指品行恶劣的人。
2. 愚人:指智力不足或缺乏见识的人。
3. 无知:指缺乏知识或没有学问。

希望以上内容能满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