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天子于立秋日射牲以祭宗廟之禮。《周禮·夏官·射人》“祭祀則贊射牲” 漢 鄭玄 注:“《國語》曰:‘禘郊之事,天子必自射其牲。’今立秋有貙劉雲。”《後漢書·禮儀志中》:“立秋之日,白郊禮畢,始揚威武,斬牲於郊東門,以薦陵廟。其儀:乘輿禦戎路,白馬朱鬣,躬執弩射牲,牲以鹿麛。太宰令、謁者各一人,載以獲車,馳送陵廟。於是乘輿還宮,遣使者齎束帛以賜武官。武官肄兵,習戰陣之儀、斬牲之禮,名曰貙劉。”《後漢書·祭祀志中》:“立秋之日……使謁者以一特牲先祭先虞于壇,有事,天子入囿射牲,以祭宗廟,名曰貙劉。”《魏書·禮志一》:“常以九月、十月之交,帝親祭,牲用馬、牛、羊,及親行貙劉之禮。” 清 趙翼 《拟秋狝應制》詩:“九天秋肅貙劉信,萬帳宵嚴虎衛兵。”
“貙劉”是古代中國重要的祭祀禮儀,特指天子在立秋日通過射獵犧牲(如鹿、麋等動物)來祭祀宗廟的儀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貙劉”由“貙”和“劉”組成:
此禮融合了自然時序(秋日肅殺)、軍事訓練(演兵)與宗法制度(祭祖),體現了古代“順天應時”的統治觀念。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後漢書》《周禮》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權威曆史研究文獻。
「貙劉」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豸」和「刂」,筆畫數為11畫。
「貙劉」一詞源于古代《詩經·大雅·貙劉》中的描述。該詞的具體含義為猛獸,形容猛犸象或其他兇猛的野獸。
「貙劉」的繁體寫法為「貙劉」。
在古時候,「貙劉」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形态隨着時間而變化。但它的基本形象與現代寫法相似。
1. 因為森林中有貙劉出沒,遊客們需要格外小心。
2. 傳說中有一些高手能夠馴服貙劉,與之為伍。
與「貙劉」相關的組詞有:貙劉掌握、貙劉獵人、貙劉領地等。
近義詞:猛獸、兇獸、猛獸
反義詞:馴獸、溫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