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聞不問的意思、不聞不問的詳細解釋
不聞不問的解釋
[pass over in silence;be indifferent;shut one's eyes to] 置身事外,不想聞其事亦不問其事
最好的态度是不聞不問,不予理睬
詳細解釋
(1).不聽也不問。 茅盾 《色盲》三:“你還是不聞不問為妙,永遠不知道更好。”
(2).謂不關心,不過問。 ********* 《賈島》:“老年中年人忙着挽救人心,改良社會,青年人反不聞不問。”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五章:“真需要社會救濟的乞丐們,隻管在他身邊穿梭似的來去,他也不聞不問。”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不問的解釋 .不慰問。《周禮·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積,不問壹勞。”.不過問;不詢問。《史記·陳丞相世家》:“ 漢王 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 陳平 ,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唐 李商隱 《賈生》詩:“可憐
網絡擴展解釋
“不聞不問”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ù wén bù wèn,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既不聽也不主動詢問,形容對事物漠不關心、置之不理的态度。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不聞”和“不問”兩部分組成。
- 核心含義:強調對事情缺乏關注和參與,帶有消極回避的色彩。
二、出處與用法
-
最早出處:
出自清代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六回:“朝廷家平空的丢了一個太守,也就不聞不問,焉有是理?”
另一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中也提到:“一概付之不聞不問。”
-
語法:
通常作謂語、定語,常與“漠不關心”連用,例如:
“他對同事的困境不聞不問,顯得十分冷漠。”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漠不關心、置若罔聞、袖手旁觀。
- 反義詞:有求必應、滿腔熱忱、急人所急。
四、例句與語境
-
經典例句:
“大約這裡的環境本非有利于病,而不能完全不聞不問,也是使病纏綿之道。” ——魯迅《緻沈雁冰》
“新興市場的銀行對這些新行為雖然利潤不多,但若是不聞不問,必将錯過機遇。”
-
現代用法:
多用于批評他人對責任或問題的逃避,例如:
“政府不能對民生問題不聞不問。”
五、相關拓展
- 英文翻譯:be indifferent; shut one's eyes to。
- 成語接龍:問心無愧→愧不敢當→當之無愧(可參考來源進一步擴展)。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查看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聞不問(bù wén bù wèn)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對事物漠不關心,不去詢問,也不去了解。
拆分部首和筆畫:不(bù)由一撇(丿)構成,聞(wén)由門(門)和貝(貝)構成,問(wèn)由口(口)和門(門)構成。
來源:不聞不問的成語最早出現在《荀子·察言》這本古代文化經典中。
繁體:不聞不問
古時候漢字寫法:不聞不問這個成語在古代寫法并無太大變化,仍然是由“不”、“聞”和“問”三個字組成。
例句:他對别人的困難總是不聞不問,顯得非常冷漠。
組詞:不聞不問可以組成其他成語,比如不聞不問、不聞不問、漠不聞問等。
近義詞:冷漠、不關心、漠然。
反義詞:關心、關注、積極。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