嚬蛾的意思、嚬蛾的詳細解釋
嚬蛾的解釋
(1).微皺的眉頭。 南朝 梁 蕭紀 《同蕭長史看妓》詩:“迴羞出慢臉,送态入嚬蛾。”
(2).皺眉頭。 唐 李白 《搗衣篇》詩:“閨裡佳人年十餘,嚬蛾對影恨離居。” 唐 劉方平 《銅雀妓》詩:“遺令奉君王,嚬蛾強一妝。”按,蛾,蛾眉,指女子之眉。
詞語分解
- 嚬的解釋 嚬 í 笑的樣子。 古同“颦”。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蛾的解釋 蛾 é 昆蟲,與蝴蝶相似,體肥大,觸角細長如絲,翅面灰白,靜止時,翅左右平放,常在夜間活動,有趨光性:蛾子。蛾眉。蛾揚(眉揚,形容美人笑貌)。蛾綠。飛蛾撲火。 蛾 ǐ 古同“蟻”。 筆畫數:; 部
專業解析
"嚬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女子憂愁蹙眉的神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本義構成:
- 嚬 (pín): 同“颦”,指皺眉,表示憂愁、不愉快。《說文解字》釋“涉水颦蹙”,本指過河時因水深難行而皺眉,引申為憂愁蹙額的樣子。
- 蛾 (é): 指蛾眉,形容女子細長而彎的眉毛,如同蠶蛾的觸須,是古代美女的象征。
- 組合義: “嚬蛾”即“皺眉蹙額”之意,字面上描繪女子因憂愁、悲傷或不滿而皺起她美麗的眉毛(蛾眉)的神态。
-
引申義與意境:
- 該詞生動刻畫了女子憂愁、哀怨、含嗔帶怨的嬌美情态。
- 常用于古典詩詞、戲曲、小說中,營造一種含蓄、婉約、惹人憐愛的審美意境。
- 它不僅描述了一個具體的面部表情動作(皺眉),更傳遞了人物内心的情感狀态(憂愁、哀怨)。
二、文學意象與應用
“嚬蛾”是古代文學中描寫女性美與愁緒的經典意象之一:
- 象征女性憂愁之美: 它捕捉了女性在憂愁時特有的、惹人憐愛的美感,常與“淚”、“愁”、“怨”等字詞并用。
- 表達複雜情感: 既可表現深沉的哀傷,也可表現輕微的嗔怪或含羞帶怯。
- 常見于婉約風格作品: 在婉約派詩詞和描寫閨怨、離愁、相思題材的作品中出現頻率較高。
三、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該詞釋義主要參考以下權威漢語工具書:
- 《漢語大詞典》: 對“嚬”的解釋明确包含“皺眉”義項,并常引古籍例證。“蛾”的“蛾眉”義項亦為常見。該詞典是收錄漢語詞彙最為完備的大型曆史性語文辭典,具有極高的學術權威性。
- 《辭源(第三版)》: 作為主要收錄古漢語詞彙和古代文化常識的大型辭書,其對“嚬”(颦)、“蛾眉”等字的釋義詳盡,并注重溯源和例證,是理解“嚬蛾”這類古語詞的可靠依據。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 由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等編纂,對“嚬”(颦)的解釋清晰準确,注明其“皺眉”的本義及常用語境,是學習古漢語的必備工具書。
參考文獻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1986-1994). 漢語大詞典. 上海: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等. (2015). 辭源(第三版). 北京: 商務印書館。
- 王力 等. (2016).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 北京: 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嚬蛾”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pín é,主要用于古代詩文,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
微皺的眉頭
指女子因憂愁、思慮等情緒而輕輕蹙眉的神态。例如南朝梁蕭紀《同蕭長史看妓》中“迴羞出慢臉,送态入嚬蛾”,描繪女子含羞帶愁的表情()。
-
皺眉頭(動作)
表示一種憂愁或沉思的動作。如李白《搗衣篇》中“嚬蛾對影恨離居”,通過皺眉傳達閨中佳人的離愁别緒()。
二、引證與文學應用
- 南朝梁代:蕭紀的詩句“送态入嚬蛾”,将“嚬蛾”與女子神态結合,突出含蓄的情感表達。
- 唐代:
- 李白用“嚬蛾對影”表現獨居女子的孤寂;
- 劉方平《銅雀妓》中“嚬蛾強一妝”,暗示強顔歡笑的哀婉()。
注:這裡的“蛾”指“蛾眉”,即女子細長如蛾須的眉毛,常用于形容美人(如《詩經·碩人》中“螓首蛾眉”)。
三、綜合釋義
“嚬蛾”兼具神态與動作雙重含義,多用于刻畫古代女子的憂愁、嬌羞或無奈,常見于詩詞中的閨怨主題()。
四、相關延伸
- 近義詞:颦蹙、蹙眉、愁眉。
- 文化意象:古代文學常以“嚬蛾”表現女性細膩情感,如《紅樓夢》中黛玉蹙眉的神态描寫。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全唐詩》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黯陋八能邦家北鄉簸汰波濤朝綱吃刀池魚籠鳥翠蟬點收點手鬥彩犯暑反蛙泳賦歸欤綱紀仆趕考高垲乖争骨鲠在喉攱閣骨蒸寒氣何景明掍成活躍分子擊沖進退可否錦帙唠什子樂昌之鏡冷凍廠連句淪蕩馬杌子門道邈掠鳴铙民間文學末事滂溢起航青春秦侯瓜人皇試金石霜浄輸販順水放船淑問送落天奬铤刺土茯苓娲娥煨芋五供兒仙人掌茶嚣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