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上的道路。 明 陳子龍 《過天台望赤城作》詩:“會當褰荔裳,霄塗展遊眺。”
“霄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進行綜合解釋:
霄塗(拼音:xiāo tú)指高山上的道路。該詞由“霄”和“塗”兩字構成:
明代陳子龍在《過天台望赤城作》中曾用此詞:“會當褰荔裳,霄塗展遊眺。”,描繪了詩人登高遠眺山路的場景,凸顯其詩意化的表達。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文學作品或特定語境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霄塗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天空中的雲彩。通常用來形容天空雲氣缭繞、變幻莫測的景象。
霄塗的部首是雨字旁,表示與雨水或水有關。它由11個筆畫組成。
霄塗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王風·采薇》中的《采薇》一首詩中:“無言室中綠雲生,采薇采薇薇。”這裡的“綠雲生”就是指天空中的雲彩。
霄塗的繁體寫法為「霄塗」。
在古代,霄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隋唐時期的字典《說文解字》中,霄塗是以「霄」和「塗」組成的。
1. 天空中的霄塗變幻多姿,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
2. 晨曦中,霄塗上繪滿了金紅色的彩帶。
3. 山頂上籠罩着一層白茫茫的霄塗。
霄雲、霄漢、塗鴉、塗改、塗鴉藝術
雲彩、雲朵、雲層、雲霞
碧空、晴空、明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