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連六鳌的意思、連六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連六鳌的解釋

亦作“ 連六鰲 ”。相傳 渤海 之東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海而動,天帝命巨鳌十五,分三批輪流負山,五山始屹立不動。“而 龍伯之國 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見《列子·湯問》。後因以為善釣之典實。 宋 劉攽 《和羅著作漁翁》:“ 龍伯國 人連六鰲,二山漂流不能止。” 清 李調元 《金鳌嶺》詩:“我聞 龍伯 人,巨釣連六鰲。”亦省作“ 連六 ”。 唐 張友正 《釣鳌賦》:“謂優遊以無窮,何瞬息而連六。” 明 楊基 《釣鳌海客歌》:“重施 龍伯國 人技,一展絲綸連六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連六鳌”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典故,典出《列子·湯問》。傳說渤海之東有五座仙山(岱輿、員峤、方壺、瀛洲、蓬萊),由十五隻巨鳌托舉。龍伯國有一巨人垂釣,一次連釣六鳌,導緻岱輿、員峤二山沉入海底。後世以此形容超凡的力量或宏偉功業,并衍生出建立偉業、成就非凡等引申含義。

從漢語釋義角度,該詞包含三層内涵:

  1. 字面意義:指連續釣起六隻巨鳌的動作,凸顯力量與氣魄。
  2. 典故象征:比喻建立震古爍今的功績,常見于詩詞贊頌帝王将相,如李白《大獵賦》雲“連六鳌以燀赫,控三山而峥嵘”。
  3. 哲學引申:暗含對人力勝天的思考,亦警示過度逞強可能引發失衡。

該典故在《太平禦覽》《淵鑒類函》等類書中均有收錄,現代《漢語大詞典》釋為“古代神話中謂力大者事”,《辭源》标注其出自《列子》。文獻溯源可參考中華書局《列子集釋》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神話傳說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連六鳌”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神話的成語,其含義與典故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典故

該成語出自《列子·湯問》。傳說渤海之東有五座仙山(岱輿、員峤、方壺、瀛洲、蓬萊),因山體漂浮不定,天帝命15隻巨鳌分三批輪流背負。後來龍伯國巨人用釣竿一次性釣起六隻巨鳌,導緻岱輿、員峤兩座仙山漂流沉沒。這一典故成為“連六鳌”的原始出處。

二、基本含義

  1. 超凡能力象征
    原指巨人以神力連釣六鳌的行為,後比喻非凡的才能或成就,尤其在垂釣領域象征高超技藝(如提到“連鳌跨鲸”與超凡成仙相關)。

  2. 罕見事物的誇張描述
    因巨鳌本身罕見,連釣六隻更顯異常,故引申為形容極其稀有或難以複現的現象。

三、使用場景與文學引用

四、注意

不同文獻對“鳌”的寫法或有差異(如“鳌”亦作“鼇”),但含義相同。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按覈揞揜白綸豹弢杯渡筆意不恥布唇枯舌蒼昊藏識城編逞智創啟春賞叨絮大演數鬥擊二韻詩飜黃倒皂風笈跗蕚連晖改教膏場綉浍格鬭龁齧揮淚湔裙角飯釂鼓街區驚肅久常狼外婆良冶聯綿字嶺腹靈芝裡舍錨綱妙璞扭達袍笏登場蓬戶柴門遷轉七煞虬龍衢衖三郊善自為謀省聽世态疏涼俗麗談資踢腿通赇鮮膚小編諧煥西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