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楚莊王的意思、楚莊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楚莊王的解釋

楚莊王(?-前591) : 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在位時重用孫叔敖等整頓内政,增強兵力,國勢強盛。曾陳兵周郊,派人詢問象征天子權威的九鼎的大小輕重。後又在邲(今河南荥陽北)大敗晉軍,陸續使魯、宋、鄭、陳等國歸附,成為霸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楚莊王(?—公元前591年),姬姓,熊氏,名旅(一作侶),是中國春秋時期楚國的一位著名君主,位列“春秋五霸”之一。從漢語詞典和專有名詞釋義的角度,其詳細含義可概括如下:

一、核心詞義

指春秋時期楚國第25任君主(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在位),以其雄才大略使楚國成為中原霸主。其谥號“莊”在《逸周書·谥法解》中釋義為“兵甲亟作曰莊”“叡圉克服曰莊”,體現其武功強盛、開疆拓土的特征 。

二、詞素解析與曆史内涵

  1. “楚”:國名,指周代諸侯國,位于長江中遊,以荊山為發源地。
  2. “莊王”:谥號組合。“莊”為美谥,彰顯其治世功績;“王”為楚國君主自稱的爵位(周朝封為子爵,楚自僭稱王)。
  3. 典故化引申:其“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楚世家》)的故事,衍生為成語,比喻隱忍後驟然顯露才能 。

三、權威典籍定義

四、文化符號意義

在漢語語境中,“楚莊王”已成為雄主韬略與霸業成就的代名詞。其事迹見于《左傳》《史記》等正史,亦被後世文學作品反複引用,如唐代周昙《春秋戰國門·莊王》贊曰:“勸農開廪授寒饑,霸業中原鼎勢移。”

網絡擴展解釋

“楚莊王”是春秋時期楚國國君的稱號,具體指熊旅(或作呂、侶),芈姓,熊氏,谥號“莊”。他是春秋五霸之一,以韬光養晦、振興楚國并稱霸中原著稱。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身份與在位時間

楚莊王是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1年在位,共23年。他的名字在不同史料中有“旅”“侶”“呂”等寫法,但以“熊旅”最為常見。

二、早年經曆

  1. 韬光養晦
    即位初期三年沉迷享樂,實則暗中觀察政局,後以“三年不飛,一鳴驚人”典故表明志向。
  2. 任用賢臣
    采納樊姬、伍參等人谏言,啟用孫叔敖為相,推行水利建設與政治改革,穩固内政。

三、治國與軍事成就

  1. 問鼎中原
    公元前606年陳兵周疆,詢問象征天子權威的九鼎輕重,展現争霸野心。
  2. 邲之戰大勝
    公元前597年在邲地擊敗晉軍,威震中原,使魯、宋、鄭、陳等國歸附,确立霸主地位。
  3. 文化融合
    首次将楚國納入中原文化體系,促進華夏統一與民族精神形成。

四、曆史評價

楚莊王是楚國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其典故“一鳴驚人”“問鼎中原”成為成語流傳後世。他打破了“蠻夷”身份對楚國的限制,被《左傳》《史記》等史書列為春秋五霸之一。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若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2、3、10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宜本約邊田閉塞超塵逐電崇演寸資大驵遞角頂頭錢度荒對口瘡粉金格竹貢賜公膳怪生慣會鬼哭神愁鬼面城孤嫠閈闳嗟嗷揭孽驚座開麥拉來萃料槽臨陳靈宇鹿死誰手駡駡括括妙翰囊縮弄巧成拙偶戲骈馳鉛虎拑秣淺易勤勞三高三台八座使屬守定守盟率然爽儁通禀土棍王公大人王後微眚洧外杇人顯拔憲斷象網顯老枭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