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祫祀的意思、祫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祫祀的解釋

即祫祭。《後漢書·祭祀志下》:“四時祫祀, 高帝 為 太祖 , 文帝 為 太宗 , 武帝 為 世宗 如舊。”參見“ 祫祭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祫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祭祀禮儀,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祫祀(拼音:xiá sì,注音:ㄒㄧㄚˊ ㄙˋ)即“祫祭”,指古代帝王将遠近祖先的神主合并于太廟進行合祭的儀式。這種祭祀通常在四季舉行,屬于宗廟大祭的一種。

2.曆史文獻依據

根據《後漢書·祭祀志下》記載:“四時祫祀,高帝為太祖,文帝為太宗,武帝為世宗如舊。”
這表明祫祀在漢代已是制度化祭祀,以漢高祖劉邦為太祖、漢文帝為太宗、漢武帝為世宗等先祖為祭祀對象。

3.與其他祭祀的區别

祫祀與“禘祀”不同,後者是五年一次的大祭,而祫祀更頻繁(四時舉行),且側重合祭所有祖先神主。此外,“禋祀”(yīn sì)則專指祭天禮儀,需燔柴升煙并供奉玉帛,與祫祀的宗廟祭祀性質不同。

4.文化意義

祫祀體現了古代“敬天法祖”的禮制思想,通過定期合祭強化宗族紐帶,彰顯帝王政權合法性。其儀式細節雖未完全留存,但通過史書片段可窺見古代祭祀制度的嚴密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儀式流程或與其他祭祀的對比,可參考《後漢書》《周禮》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祫祀的意思

祫祀是一個用來指代古代宗廟進行祭祀儀式的詞語。它是中國古代社會中重要的宗教活動之一,是向祖先表達敬意和祈福的一種方式。

祫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祫祀的拆分部首是示部(礻),它位于漢字的左側。祫祀共有20個筆畫。

祫祀的來源

祫祀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據考證,它的字義來源于《周禮·春官·大祫祀》一篇文獻。這個詞彙在古代宗教儀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祫祀的繁體字

祫祀的繁體字為「禊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祫祀通常以「祭祫」來表示。這兩個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似,隻是在字形上略有不同。

祫祀的例句

1. 在每年的祫祀儀式中,人們會向祖先獻上美食和飲品。

2. 這座宗廟是舉行祫祀儀式的理想場所。

祫祀的組詞

1. 祭祫:指進行祭祀儀式。

2. 祫祀典禮:指莊重隆重的祭祀儀式。

祫祀的近義詞

祭祀、宗祀

祫祀的反義詞

逆祀、背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