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憲的意思、天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憲的解釋

謂朝廷法令。猶王法。《後漢書·朱穆傳》:“當今中官近習,竊持國柄,手握王爵,口含天憲。” 王先謙 集解:“《通鑑》 胡 注:‘天憲,王法也,謂刑戮出于其口也。’” 唐 顔真卿 《鮮于少保碑》:“再為法官,三秉天憲。” 明 無名氏 《金雀記·平賊》:“節鉞鎮河中,逆賊幹天憲。”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口含天憲,手司民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天憲

釋義:指帝王的法令或朝廷的權威,象征至高無上的法律意志。


詞源與語義演變

  1. 本義:

    “天”指代天命、上天,“憲”意為法度、規範。合稱“天憲”喻指帝王秉承天意制定的法令,具有神聖不可違抗性。

    來源:《後漢書·宦者傳論》:“手握王爵,口含天憲。”此句描述宦官借皇權濫施號令,凸顯“天憲”代指帝王權威的絕對性。

  2. 語義延伸:

    後世引申為不可逾越的規則或自然法則。如宋代文獻以“天憲”喻指國家綱紀,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稱“天憲森嚴”,強調法度的莊嚴性。


權威文獻佐證


用法示例


參考資料:

  1. 《後漢書·宦者傳論》,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章學誠《文史通義·内篇》,古籍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第七冊,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4.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天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朝廷法令或王法,強調其權威性如同天意所定。例如《後漢書》中“口含天憲”形容掌權者的話語具有法律效力,可決定生死。

二、字源解析

三、曆史典故

  1. 起源:最早見于《漢書·高祖本紀》,描述劉邦以“天憲”為治國理念,認為政權合法性源于天命。
  2. 典型用例:東漢宦官專權時,《後漢書》用“手握王爵,口含天憲”批判其濫用法令。

四、使用場景


注: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8)内容與高權威來源重合,故未單獨标注。完整文獻可參考《後漢書》《漢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半工半讀悲商春頭當生打問訊地邊墆霓防頭肺腑之言馮翊分級救治分散指揮給廪滾杠海薻曷旦河清雲慶弘規轟哄嘩讙活酒節獻炯眼蠲赈卡房忾敵開秩量決臨難如歸露網彌淪民辦冥夜繁冠泡泡平餘破壞撲殺此獠情意綿綿侵挪窮年累歲耆英會身邊射鴨嗜利噬齧試用市譽石鐘乳授方水土不服嘶啭套馬田家樂通談頑夫妄心烏鞾綫穗子協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