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體名。建屋上梁時用以表示頌祝的一種骈文。 北魏 溫子昇 有《阊阖門上梁祝文》, 宋 王應麟 謂為上梁文之始。見《困學紀聞·雜識》。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按上梁文者,工師上梁之緻語也。世俗營宮室,必擇吉上梁,親賓裹麪,雜他物稱慶,而因以犒匠人。於是匠人之長,以麫抛梁而誦此文以祝之。其文首尾皆用儷語,而中陳六詩,詩各三句,以按四方上下,蓋俗禮也。” 清 汪懋麟 《十二硯齋落成自題》詩之二:“小試神通移柱法,大誇手段上梁文。好言南北東西合,佳興風雨月露分。”
“上梁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主要用于建築房屋時上梁儀式的頌祝環節。以下是詳細解釋:
文體性質
上梁文屬于骈文(講究對仗、聲律的文體),内容以祈福、頌祝為主,通常末尾附有詩歌。其結構分為六章,分别對應東、西、南、北、上、下六個方位,并常以“兒郎偉”三字開頭。
起源與發展
儀式功能
上梁文在建屋上梁時由工匠或文人誦讀,既表達對建築穩固的祈願,也包含驅邪納吉的寓意。儀式中親友會攜帶禮物慶賀,并犒勞工匠。
語言特點
采用骈俪句式,辭藻華麗,多用典故,兼具實用性與文學性。例如明代徐師曾《文體明辨》提到:“工師上梁之緻語也”。
相關擴展
“上梁”本身是傳統建築的重要環節,民間認為其關系到家宅平安,因此衍生出豐富的習俗(如擇吉日、挂紅慶賀等)。需注意,“上梁文”與成語“上梁不正下梁歪”無直接關聯,後者借“梁”比喻領導者對下屬的影響。
《上梁文》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向上級或上司上報工作的文稿。上梁指的是上級的位置,文則是指事務、文件。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将工作情況或進展彙報給上級,并征得指示或批準。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書·孝節傳》,當時西漢時期的大臣田廣被任命為尚書,他寫了一份彙報文件,作為自己執政的夢想。這個文件就被稱為《上梁文》。
《上梁文》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為“木”、“文”,部首“木”表示木材或與木相關的事物,部首“文”表示文字或與文化相關的事物。該成語的總計11個筆畫,結構為頭字部分為上、下兩個字,下邊則是梁和文兩個字。
《上梁文》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為上樑文。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字形更加複雜且結構更加繁瑣。這個成語在古代的寫法為「上樑文」。
1. 小明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打算明天向上級上梁文。
2. 這個項目的進展情況非常緊迫,我們需要盡快上梁文,以便得到上級的指示。
組詞:上報(shàngbào)、工作文案(gōngzuò wénàn)、彙報(huìbào)
近義詞:上報(shàngbào)、彙報(huìbào)
反義詞:下梁文、不上梁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