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險惡。《明史·廣西土司傳三·瓊州》:“又山水峻惡,風氣亦異,罹其瘴毒,鮮能全活。”
“峻惡”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jùn è,其核心含義為險惡,主要用于描述自然環境或形勢的艱險惡劣。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義拆分
語境應用
多用于文言或書面語,常見于對自然環境的描寫。例如《明史》中記載:“山水峻惡,風氣亦異,罹其瘴毒,鮮能全活”,指瓊州(今海南)地形險峻、氣候惡劣,生存條件極差。
若需查看更多用例或延伸學習,可參考上述來源。
《峻惡》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嚴厲斥責、懲治惡人。它代表了對邪惡行為的強烈譴責和反對。
《峻惡》的拆分部首是「山」和「心」。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峻惡》最早出現在《廉頗蔺相如列傳》中,是古代一個成語的成分而已,類似于今天的成語詞組。
《峻惡》的繁體字為「峻惡」。
古時候漢字寫法對于《峻惡》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由「山」和「心」這兩個部首組成。
他峻惡了那個貪官,給予了嚴厲的懲罰。
廉明峻惡、峻厲、峻峭、懲惡揚善、嚴懲不貸
笞斥、嚴懲、嚴責、懲處
寬容、寬大、姑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