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名金柑。橘之一種。常綠灌木,葉披針形或長圓形,秋冬實熟,色黃味酸而皮甘香。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金橘産於 江西 ,以遠難緻,都人初不識。 明道 景祐 初,始與竹子俱至京師。”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金橘》:“此橘生時青盧色,黃熟則如金,故有金橘、盧橘之名。” 清 閻爾梅 《錦屏山》詩:“漁村烏柳圍金橘,僧舍香楠蔭鐵蕉。”
金橘(學名:Fortunella margarita),又稱金桔、金柑,是芸香科金橘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形态特征
分布與習性
原産于中國南部及台灣地區,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地亦有分布。喜溫暖濕潤環境,耐寒性較弱。
食用價值
藥用功效
金橘在不同地區有“金柑”“金棗”“金彈”“馬水橘”等别稱,英文名稱為kumquat。
如需更全面的植物學分類或栽培方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金橘》是指一種水果,它是柑橘類水果的一種變種。金橘的果皮呈金黃色,果肉鮮美多汁,口感甜美,被視為一種珍品水果。
《金橘》這個詞的部首是“钅”(钅是金字旁),總共有7個筆畫。
《金橘》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橘”和“金”的組合。在繁體字中,“金橘”用「金桔」表示。
在古時候的漢字中,寫作“金橘”的形式略有不同。其中,“金”字與現代相同,但“橘”字的組成稍有差異,左邊是木字旁,右邊是略微偏上的㐄字,與現代漢字稍有區别。
1. 他吃了一顆金橘,嘴巴立刻充滿了甜蜜的味道。
2. 這個季節正是金橘成熟的時候,你可以嘗嘗這種美味水果。
金橘沒有太多的組詞變化,但可以通過加上其他詞彙形成新的詞語,如:金橘樹、金橘園等。
近義詞:柑橘、桔子。
反義詞:蘋果、葡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