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解券的意思、解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解券的解釋

解送錢票。 晉 潘嶽 《上客舍議》:“彼 河橋 孟津 ,解券輸錢,高第賢察,數人校出,品郎兩岸相檢,猶懼或失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解券"是古代經濟活動中使用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書面憑證完成債務或契約的解除。該詞由兩個語素構成:"解"表示解除、了結,"券"指作為憑證的契據。《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解除債務的契券"(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5年版)。

在具體使用中,"解券"特指債權人銷毀債務憑證的行為,如《戰國策·齊策四》記載馮谖"載券契而行...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生動展現了戰國時期通過焚燒券契解除債務的實踐(來源:中華書局《戰國策》校注本)。

從法律效力層面分析,"解券"需滿足三個要件:

  1. 雙方合意達成債務終止協議
  2. 原始契據的當面核驗
  3. 憑證的物理銷毀或作廢标注 這種制度設計體現了古代契約制度的嚴謹性(來源: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古代法制史研究》)。

現代出土的秦漢簡牍中,居延漢簡編號EPT56:117記載"券書明白,乃敢解券",佐證了該術語在行政文書中的規範使用(來源:文物出版社《居延新簡釋粹》)。

網絡擴展解釋

“解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1. 基本含義
    根據晉代潘嶽《上客舍議》的記載,“解券”指解送錢票,即押送或傳遞作為憑證的票據。這一用法在古代財務或商業活動中較為常見,例如河橋、渡口等交通樞紐的票據核驗場景。

  2. 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如、2)提到“解券”可比喻解開束縛、擺脫困境,類似于“解除契約”的抽象化表達。但此用法缺乏明确文獻佐證,可能為現代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解釋。

  3. 單字解析

    • 券(quàn):本義為古代契據或現代憑證(如債券、入場券),需用刀分割為兩半以作核對。
    • 解:此處取“押送”或“解除”之意,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該詞核心含義為“解送錢票”,屬曆史性用法;比喻義“擺脫束縛”需謹慎使用,建議優先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暧昧敗俗傷風不厭其詳布衣黔首蟾輝超世絕倫城墉稱重出奔出敵意外除抹麤物疊踵虰蛵動兇兜轉發生爐煤氣傅羼告密者灌漿號礮鴻麗薨隕慧門回授漸苒結和筋骼經堂絶岸濬房開基創業抗答誇尚揆課狼堠懶架林霏另謀高就龍虎營弭耳片紅凄戾清化秋雨三句話不離本行嫂夫人升幟十二街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天垓頹墉撾乖無缺烏頭白馬生角小哥虓武下獄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