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辦事大臣的意思、辦事大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辦事大臣的解釋

官名。清代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地設有辦事大臣,掌理當地軍政及宗教事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辦事大臣是中國清代在邊疆地區設置的重要官職,主要負責特定區域的軍政事務管理。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并結合曆史文獻對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職能

辦事大臣是清代中央政府派駐邊疆要地的最高行政長官,代表皇帝行使管轄權。其核心職能包括:

  1. 行政統轄:管理轄區民政、賦稅及部族事務(如西藏達賴喇嘛與班禅事務協調);
  2. 軍事鎮守:統率駐防軍隊,維護邊疆穩定;
  3. 外交交涉:處理與周邊政權的外交關系(如西藏與廓爾喀的邊境事務);
  4. 司法終審:擁有轄區案件的最終裁決權。

二、設置區域

主要設于清代邊疆戰略要地:

三、曆史演變

該官職體系成型于雍正時期(1723-1735),強化了中央對邊疆的控制。乾隆時期(1736-1795)完善建制,如《欽定藏内善後章程》确立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共治制度。光緒年間(1875-1908)隨新政推行逐漸裁撤。

四、權力特征

  1. 直接聽命皇帝:奏折直呈軍機處,不受地方督撫節制
  2. 多民族管理:如駐藏大臣需協調藏、漢、蒙古等多方勢力
  3. 軍政合一:例兼兵部尚書銜,掌虎符節制駐軍

文獻依據: 釋義綜合《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版)"辦事大臣"詞條,及《清代職官年表》(中華書局1980年)關于邊疆大臣建置沿革的記載。職能描述參照《清史稿·職官志》中"鎮守将軍等官"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辦事大臣”是清代官職名稱,主要職責為管理邊疆地區的軍政及宗教事務。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辦事大臣是清代在西藏、青海、新疆等西部邊境地區設置的軍政長官,負責統轄當地軍事、行政及宗教事務。這一官職體現了清朝對邊疆的直接治理策略。

  2. 職責與權限

    • 軍政管理:統領駐軍,維護邊疆穩定。
    • 行政與宗教事務:協調地方政權(如西藏噶廈政府),監管宗教活動(如達賴、班禅事務)。
    • 外交職能:部分辦事大臣負責處理與鄰國的邊界事務(如新疆與中亞接壤地區)。
  3. 設置地區
    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新疆天山南路等少數民族聚居區,例如:

    • 駐藏大臣:代表中央管轄西藏。
    • 西甯辦事大臣:管理青海蒙古、藏族事務。
  4. 曆史背景
    清代通過設立辦事大臣加強中央集權,尤其在邊疆民族地區推行“因俗而治”政策,既保留當地傳統制度,又強化中央監督。

  5. 現代引申義
    在當代語境中,“辦事大臣”也被用作成語,形容高效處理事務的人,但這一用法屬于非官方引申,需結合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地區的辦事大臣職能,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清代官制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闇僞嗷嘈百道白眼窩襃衣博帶便儇冰房玉節裁赦長橋纏仗朝衣東市嗔诟怠替殚殘大年三十蹈襲覆轍彫題雕僞敦悫方峻覆視阜鄉改舊幹健公慚卿,卿慚長滾湯裹包國際公制古田會議漢民懷羞吉卦靖恭井斜金相扛整活困瘼廓周戮勇岷下芋侬徭乾巛箝求傾陂球菌旗裝戎棨掃疥沙塗十拿九穩食生特将恬養讬命挽引危磴巫峯相踶鄉園奚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