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如律令的意思、如律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如律令的解釋

謂按法令執行。 漢 朝诏書或檄文結尾多用此語。後來道教符箓仿效官文書,末尾多用“如律令”或“急急如律令”。《史記·三王世家》:“禦史大夫 湯 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諸侯相,丞書從事下當用者。如律令。”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布告天下,鹹使知聖朝有拘逼之難,如律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如律令”是中國古代文書及道教文化中的常用術語,其含義和演變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如律令”意為按法令執行,強調命令的權威性和不可違抗性。其中“如”表示“依照”,“律令”指法律或行政命令,合起來即要求嚴格按照規定行事。


二、曆史起源

  1. 漢代官方用語
    漢代诏書、檄文等官方文書的結尾常以“如律令”作為固定套語,例如《史記》中記載的“布告天下,鹹使知聖朝有拘逼之難,如律令”。這一用法旨在強化法令的嚴肅性,類似現代公文的“此令”“特此通告”。

  2. 法律背景
    秦漢時期,“律”指刑事法律,“令”為行政命令,二者共同構成國家治理體系。“如律令”的表述體現了古代法律與政令的高度統一性。


三、道教文化中的演變

  1. 符咒用語
    道教吸收了這一官方術語,在符箓、咒語末尾添加“如律令”或“急急如律令”,例如:“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此處“急急”表示迅速執行,暗含借助神力驅邪鎮煞的迫切性。

  2. 文化融合
    道教将官方權威轉化為宗教神聖性,通過模仿公文格式增強咒語的效力。北宋出土的漢簡證實了該用語從官方到宗教的過渡。


四、其他解釋

民間傳說中,“律令”被附會為雷部捷鬼(行動迅捷的神靈),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更多是民俗演繹。


“如律令”從漢代法律術語演變為道教咒語,既反映了古代行政文書的規範性,也體現了宗教對世俗權威的借鑒與轉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如律令

如律令是一個四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按照法律規定的命令或者條款行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康熙字典》将如律令的部首分為如(女)和律(彳),其中女為上部,彳為下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3。

來源

《如律令》一詞最早見于《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始皇居雍,築治宮室;治田服色,如律令。”意思是秦始皇居住在雍地,修建宮殿,實行嚴格的田地管理和服飾制度,都按照法律規定的命令執行。

繁體

《如律令》的繁體字是《如律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如律令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上與現代相差不大。

例句

1. 領導的醫院裡,每個員工都必須如律令地執行工作紀律。

2. 政府發布如律令,禁止居民在公共場所吸煙。

組詞

如法炮制、如法炮制地

近義詞

依法行事、按照規定

反義詞

違法亂紀、不合規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