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煎豆摘瓜的意思、煎豆摘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煎豆摘瓜的解釋

喻親屬相殘。煎豆,語本 三國 魏 曹植 《七步詩》:“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摘瓜,語本 唐 李賢 《黃台瓜辭》:“三摘猶自可,摘絶抱蔓歸。”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六章:“或兄弟争國,煎豆摘瓜,而 建文 之仁, 金川門 改為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煎豆摘瓜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成語,其字面意為“煮豆子、摘瓜果”,實際隱喻骨肉相殘或内部迫害的殘酷行為。以下從語義、典故及現代用法三方面解析:


一、語義解析

  1. 字面本義

    “煎豆”指煮豆子,“摘瓜”指采摘瓜果,均屬日常農事活動。

  2. 比喻引申

    通過類比烹饪豆子時豆萁燃燒、采摘瓜果時藤蔓斷裂的現象,暗喻至親相害,強調内部自毀的悲劇性。

    例:家族内鬥如煎豆摘瓜,終緻根基潰散。


二、典故溯源

  1. “煎豆”出處

    典出《史記·齊悼惠王世家》。漢初呂後專政,迫害劉邦諸子。齊哀王劉襄起兵讨呂時,其弟劉章作《耕田歌》諷喻:“深耕穊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暗指呂氏非劉氏血脈,當除之。後以“煮豆燃萁”(曹植《七步詩》)強化此意象,喻兄弟相殘。

    來源:《史記》卷五十二(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摘瓜”關聯

    化用《尚書·湯誓》“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及後世“黃台摘瓜”典故。唐章懷太子李賢作《黃台瓜辭》:“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勸誡武則天勿殘害子女,後以“摘瓜”喻骨肉相殘。

    來源:《舊唐書·高宗諸子傳》

  3. 成語整合

    明清文獻将兩典合并為“煎豆摘瓜”,如清初查慎行詩:“煎豆摘瓜何太急,燃萁削履此誰堪?”凝練表達親族傾軋之痛。


三、現代用法

權威參考: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卷“煎豆摘瓜”條及《中國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相關詞條。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查閱上述紙質詞典或權威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網絡擴展解釋

“煎豆摘瓜”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比喻親屬之間的殘酷争鬥或自相殘害。以下是詳細解釋:

釋義

該成語通過兩個典故組合而成,借“煎豆”和“摘瓜”的意象,隱喻親屬間的無情迫害:

  1. 煎豆:源自三國時期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以煮豆燃燒豆萁(豆莖)比喻兄弟相殘。
  2. 摘瓜:出自唐代李賢的《黃台瓜辭》,“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以反複摘瓜導緻藤蔓枯萎,暗喻對親族的趕盡殺絕。

成語特點

近義詞與延伸

注意事項

此成語因典故涉及特定曆史背景,現代使用場景較窄,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評論中。日常口語中更傾向使用“手足相殘”等通俗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原文或例句,可參考《七步詩》和《黃台瓜辭》的完整文本。

别人正在浏覽...

阿亸回扮妝被甲執鋭避井入坎餅子桃産婦朝昏蟲書處待雌字掇石旛兒福田蝦蟆鏡黑粉赫詐讧潰劃拉壺飡回背檢簡簡汰酒半匡糾羸鈍領峤梅花村悶胡盧谧然密周陪音平市千古一律錢癖牽萦蜻蜻窮極思變绮襦纨袴日近長安遠靸拉笘籥省治沈秀侍讀學士市亭說下私勞送電酸梅特務鐵誓通奸土桧望風披靡未萌鮮凈絃矢下帷歇晚系鈴解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