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呈言辭。《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王登 為 中牟 令,上言於 襄主 曰:‘ 中牟 有士曰 中章 、 胥己 者,其身甚修,其學甚博,君何不舉之?’” 唐 韓愈 《薦士》詩:“上言愧無路,日夜惟心禱。”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會當祭祀,中人 魏忠賢 欲代行禮。公知之,乃先期上言曰:‘天壇寅清之所……竊謂刑餘不宜近至尊,而況天神饗祀之地乎。’”
“上言”是漢語中具有明确指向性的複合動詞,由方位詞“上”與動詞“言”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第八卷(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543頁,“上言”指以書面或口頭形式向上級、尊長陳述意見,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維度:
一、動作的指向性
“上”在此處作狀語,表示動作的方向性。《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版)指出,“上言”最早見于漢代奏疏,如《漢書·賈誼傳》中“上言諸侯連坐法宜削”,特指向君主或朝廷進谏。其詞義受到古代等級制度的直接影響,強調“自下而上”的溝通屬性。
二、内容的正式性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142頁将其釋義為“以正式文書提出建議”,突顯該詞的書面語特征。例如唐代白居易《論制科人狀》中“臣謹上言”,即通過奏章形式表達政見,與口語化的“建議”“提意見”形成語體差異。
從詞源學角度考察,《說文解字注》釋“言”為“直言曰言”,段玉裁補充“凡言語必系于人事”,說明“上言”隱含着責任倫理。這一特性在宋代司法文書《名公書判清明集》中得到印證,其中“上言”多用于官吏呈報重要案情。
“上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韓非子》《全唐詩》或相關曆史文獻。
本屬别名博士買驢不挑不至于不做不休操神岔道口串杖出長丁書動眼神經鬥杓犢鼻犢鼻騧封事感染公立學校關聖帝君挂心鈎鬼斧工寒苞行當後續惠函會計年度慧聽惛沮檢得轎行九紀九澤絶版愧行老怯靈橐麗藻春葩茅廬沒一門女盤蹙龐駁平安火綪畫乾宇屈陷傷蹶善馬熟人生澀壽星守滞四營隨宜肅軍提僈土蜂推問脫戶狎妮閑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