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讬足的意思、讬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讬足的解釋

(1).使足有所憑借。借指驅馳、馳騁。《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今有馬於此,形容似驥也。然驅之不往,引之不前,雖臧獲不託足以旋其軫也。”《漢書·賈山傳》:“為馳道之麗至於此,使其後世曾不得邪徑而託足焉。”

(2).立足;安身。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吾本謂度 江 託足無所。爾家有相,爾等并羅列吾前,復何憂!” 清 袁枚 《新齊諧·綠毛怪》:“一日,有 陝 客販羊千頭,日暮無託足所,求宿廟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讬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
    “讬足”由“讬”(依靠、托付)和“足”(滿足、立足)組成,字面意為“使足有所憑借”,指通過外力或他人幫助滿足自身需求,無法獨立完成事物。
    例如:《韓非子》中提到“雖臧獲不託足以旋其軫也”,形容馬匹若缺乏驅策,連仆人也無法使其前進。

  2. 引申義

    • 驅馳、馳騁:借助外部條件實現行動,如駕馭馬匹或施展才能。
    • 立足、安身:指在特定環境中找到生存或發展的基礎。例如《漢書·賈山傳》中“不得邪徑而託足”,強調在正道上安身。

二、使用場景

三、古籍例證

“讬足”既可指具體的行為憑借,也可喻指抽象的生存依賴,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側重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讬足

讬足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tuo zhu。下面将為你介紹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信息。

意思

讬足有兩個意思: 1. 累人與交往,有求于人。 2. 約定、商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

讬足的拆分部首是言字旁(讠)和足部,共計11個筆畫。

來源

讬足最早出現在《爾雅·釋天》這本古籍中,意為對别人有所需求,或者進行約定、商定。可以推測讬足之前是一個在古代口語中廣泛使用的詞語,後來才被記錄在《爾雅》中。

繁體

繁體字“讬”是由“託”和“足”組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讬足的寫法可能和現在稍有不同。然而,在古籍和字典中,沒有找到确切的古漢字寫法,因此無法提供更詳細的信息。

例句

以下是使用讬足的例句: 1. 他趾高氣昂,一副讬足于我心态。 2. 我們今晚見面商量一下,可以讬足具體的細節。

相關詞彙

組詞:信讬、讬謀、讬言、讬命、讬緣、讬約。 近義詞:托付、委托、交付。 反義詞:訖散、了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