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缗泉的意思、缗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缗泉的解釋

即缗錢。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七二:“瓊林何不積緡泉?物自低昂人自便。”參見“ 緡錢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缗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成串的錢币或作為貨币計量單位。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釋 “缗泉”由“缗”和“泉”二字構成:

  1. 缗(mín):
    • 本義指穿銅錢用的繩子。《說文解字》載:“缗,釣魚也。從糸,昏聲。”後引申為成串的錢币單位,一缗通常等于一千文錢。
    • 示例:《史記·平準書》記載:“商賈以币之變,多積貨逐利,于是公卿言曰:‘……請令京師鑄官赤仄,一當五,賦官用非赤仄不得行。’白金三品……龍文,直三千;馬文,直五百;龜文,直三百。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兩,圜之,其文龍,名‘白撰’,直三千;二曰以重差小,方之,其文馬,直五百;三曰複小,橢之,其文龜,直三百。令縣官銷半兩錢,更鑄三铢錢,文如其重。盜鑄諸金錢罪皆死,而吏民之盜鑄白金者不可勝數……其後白金稍賤,民不寶用,縣官以令禁之,無益。歲餘,白金終廢不行……有司言三铢錢輕,易奸詐,乃更請諸郡國鑄五铢錢,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鋊焉……自造白金五铢錢後五歲,赦吏民之坐盜鑄金錢死者數十萬人……郡國多奸鑄錢,錢多輕,而公卿請令京師鑄鐘官赤側,一當五,賦官用非赤側不得行。”
  2. 泉:
    • 通“錢”,指貨币。《周禮·地官·泉府》鄭玄注:“泉,錢也。”因貨币如泉水般流通,故稱“泉”。
    • 示例:《漢書·食貨志》載:“故貨寶于金,利于刀,流于泉。”

二、合義與用法 “缗泉”即穿成串的錢币,常見于經濟史文獻:

  1. 貨币單位:宋代文獻中,“缗”作為計稅單位,如《宋史·食貨志》載:“凡歲賦,谷以石計,錢以缗計。”
  2. 成串錢币:漢代鹽鐵會議上,文學之士言:“往者郡國諸侯各以其物貢輸,往來煩難,物多苦惡,或不償其費。故郡置輸官以相給運,而便遠方之貢,故曰均輸。開委府于京師,以籠貨物。賤即買,貴則賣。是以縣官不失實,商賈無所貿利,故曰平準。”其中“錢帛缗泉”即指各類貨币。

三、學術觀點 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詞典》中指出:“‘缗’由穿錢繩索引申為貨币單位,與‘貫’同義;‘泉’為‘錢’之古稱,二者連用強調錢币的流通屬性。”

四、相關用法 “貫”與“缗”常互換使用,如《舊唐書·食貨志》:“天下公私給與貨易,一貫一缗。”體現古代貨币計量的一緻性。

網絡擴展解釋

“缗泉”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ínquán,其含義與“缗錢”相同,主要用于古代經濟語境中。以下是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缗泉”指用繩子穿連成串的銅錢,是古代貨币的一種形式。漢代時,千文成串的銅錢被用作計算稅課的單位,後泛指稅金。

  2. 曆史背景
    據《史記·平準書》記載,漢代對商人、手工業者等征收“缗錢稅”,稅率根據行業不同有所差異(如普通商業按2000錢一算,冶鑄業按4000錢一算)。唐代白居易的詩句也提到“缗錢”與賦稅、債務的關系。

  3. 文學引用
    清代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寫道:“瓊林何不積缗泉?物自低昂人自便”,以“缗泉”暗喻財富積累與分配問題。

提示:由于所有搜索結果權威性均較低,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史記》等權威文獻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抱薪救火徧計所執自性赤白丸大古來谠切單絞淡靜地變非徒風和日暖奉聞服老黼幄幹粉功衰歸帳路頭顧諟橫眉厚福鹣钗狡好斤鬥浄屋決溜局高蹐厚居震轲愈寬腸枯顆困戹煉度鄰寶梅花驿盟約妙弄名教霓雲箳篂破雪撲騰騰栖神之域曲池羣飛柔木散堂鼓市秤十過世禍十拏九穩疏道屬概念穗子探風特起天害體元居正屯難賢厚顯休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