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率簡慢。《韓非子·八經》:“脫易不自神曰彈威。”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無抑斷之威儀,每脫易而不思者,輕人也。”《宋史·周湛傳》:“ 湛 為人脫易,少威儀。”
“脫易”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輕率簡慢,多用于形容人的行為或态度不夠莊重。以下是詳細解析:
“脫易”由“脫”和“易”組成:
部分資料(如)将“脫易”解釋為“擺脫困境”,可能是對單字的誤解。實際上,“脫”在此處并非“解脫”,而是強調“輕率”,需結合古籍用例理解。
多用于書面語或評價他人行為,例如:
“他處事脫易,常因考慮不周引發問題。”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韓非子》《宋史》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脫易》這個詞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脫落或變得容易。它的拆分部首是⺼和⿲,總共有11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時候,脫易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脫易」,保留了原有的意思和發音。
以下是一些關于脫易的例句:
1. 患處幹燥,容易脫易。
2. 這段時間天氣幹燥,皮膚容易脫易。
除了例句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來進一步理解這個詞:
組詞:脫落、容易、易脫、脫皮
近義詞:脫落、脫去、剝離
反義詞:固定、粘附、附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