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禮訓的意思、禮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禮訓的解釋

有關禮儀的教育訓導。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年始志學,家門禮訓,皆折衷於公。”《隋書·列女傳·鄭善果母》:“汝既年小而孤,吾******耳,有慈無威,使汝不知禮訓,何可負荷忠臣之業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禮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禮儀教育和社會規範密切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禮訓指通過教育或傳統規範傳授的禮儀準則,強調社會交往中應遵守的行為規範。它既包含具體的禮節形式(如婚喪嫁娶儀式),也涵蓋尊重他人、表達感激等道德層面的要求。

2.曆史淵源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文獻,如《王文憲集》序中提到的“家門禮訓,皆折衷於公”,說明古代家庭通過禮訓塑造行為規範。《隋書》中鄭善果母親強調禮訓對繼承家業的重要性,進一步印證其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

3.應用場景

4.現代意義

如今禮訓仍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國學複興背景下,學校或文化機構常将其融入課程,幫助人們理解尊老愛幼、謙遜待人等價值觀。

參考資料擴展

若需查看古籍原文(如《王文憲集》序)或不同詞典對“禮訓”的注音、近義詞解析,可參考、5的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禮訓》的意思

《禮訓》是指關于禮儀和行為準則的規定和指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禮儀是社會交往和道德規範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禮訓》就是對這些規範的概括和總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禮訓》的拆分部首是“礻”和“讠”,分别表示“示祭”的意思和“讠言語”的意思。這兩個部首的筆畫分别是4畫和4畫。

來源

《禮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傳統。儒家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社會秩序,禮儀就成為了維持社會穩定和個人修養的重要手段。《禮記》是最早對禮儀進行系統整理和論述的經典著作,而《禮訓》則是對《禮記》的精簡和概括。

繁體

《禮訓》的繁體字是「禮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中文字符的書寫形式和現代有所不同。《禮訓》的古漢字寫法為「禮訓」。

例句

1. 遵守社會禮訓是我們作為公民的基本義務。

2. 這個家庭有着嚴格的家訓和家規,成員們都很注重禮儀。

3. 他從小家教嚴格,對于禮訓的遵守非常有意識。

組詞

1. 禮儀:指社會規範和規定的一種表現方式。

2. 行為準則:指人們在特定場合下所采取的行動的規定和要求。

3. 社會交往:指人與人之間在社會中進行的交際和相互聯繫的活動。

近義詞

1. 禮節:指行為舉止上的規範和要求。

2. 規矩:指社會上通行的行為規範和準則。

3. 儀軌:指正式場合下的一套禮儀規定。

反義詞

1. 無禮:指不遵守禮儀和講究的行為舉止。

2. 不守規矩:指不遵守社會規範和行為準則的行為。

3. 不拘束:指不受約束和束縛,不按照規定行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