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禮訓的意思、禮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禮訓的解釋

有關禮儀的教育訓導。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年始志學,家門禮訓,皆折衷於公。”《隋書·列女傳·鄭善果母》:“汝既年小而孤,吾******耳,有慈無威,使汝不知禮訓,何可負荷忠臣之業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禮訓(lǐ xùn)是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其含義需從構詞法和古典文獻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禮”指社會規範、儀式準則(如《說文解字》:“禮,履也,所以事神緻福也”);“訓”意為教導、訓誡(《爾雅·釋诂》:“訓,教也”)。二者結合為偏正結構,核心義為“關于禮儀規範的教導”,強調通過教育傳遞禮制文化。例如《魏書·禮志》載“命禮訓章,複存其典”,指以禮法訓導整饬規章。

二、古典語境中的延伸

在儒家典籍中,“禮訓”隱含道德教化功能。如《禮記·曲禮》主張“道德仁義,非禮不成”,其“禮”的實踐需通過“訓”(教育)達成,形成行為準則的内化。此概念常見于古代家訓文獻,如《顔氏家訓》強調“禮為教本”,印證禮訓在家族倫理傳承中的作用。

三、現代使用與權威參考

現代漢語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收錄該詞,釋義為“禮儀的訓誨”。需注意的是,當代語境中更常用“禮教”“禮儀教育”等表述。若需深入考據,可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禮”字條下的複合詞解析。
  2. 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中《禮記》相關注釋對禮教與訓導關系的闡釋。

四、語義辨析

區别于近義詞“禮教”(側重制度化的禮儀體系)、“禮法”(強調規範性),“禮訓”更突出教育過程,常見于描述古代官方教化(如地方官“宣禮訓俗”)或家族教育場景,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注:因該詞屬生僻詞彙,權威線上詞典暫未單獨建目。建議查閱紙質版《漢語大詞典》或專業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獲取原始書證。

網絡擴展解釋

“禮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禮儀教育和社會規範密切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禮訓指通過教育或傳統規範傳授的禮儀準則,強調社會交往中應遵守的行為規範。它既包含具體的禮節形式(如婚喪嫁娶儀式),也涵蓋尊重他人、表達感激等道德層面的要求。

2.曆史淵源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文獻,如《王文憲集》序中提到的“家門禮訓,皆折衷於公”,說明古代家庭通過禮訓塑造行為規範。《隋書》中鄭善果母親強調禮訓對繼承家業的重要性,進一步印證其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

3.應用場景

4.現代意義

如今禮訓仍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國學複興背景下,學校或文化機構常将其融入課程,幫助人們理解尊老愛幼、謙遜待人等價值觀。

參考資料擴展

若需查看古籍原文(如《王文憲集》序)或不同詞典對“禮訓”的注音、近義詞解析,可參考、5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壁間蛇影秉事伯慮不斬搐縮寸意大叫喚宕仆疍戶颠播疊片睹聞獨行踽踽高辛棺函鬼瞰過宿債和容悅色穢嫚樫鳥薦仍教育方針幾簟稽留聒剌矜才經界赆贽侃樂刻辭良丁遼隔靈識令質樓店務媒姥渑池之功磨拳擦掌南蠻鴂舌難題腦帶佞給疲弱撬杆樵歌乞匄青使忍得住宂猥三論宗身基順寂素油鐵軌投文牌王風溫帶幄殿鮮白向附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