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缺齾的意思、缺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缺齾的解釋

斷缺。 唐 韓愈 孟郊 《征蜀聯句》:“更呼相簸蕩,交斫雙缺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缺齾"是由"缺"與"齾"組合而成的漢語複合詞,其核心語義聚焦于事物殘缺不全的狀态。從構詞法分析,"缺"指代缺損、空缺,《說文解字》釋為"器破也";"齾"本義特指器物經啃咬形成的缺口,《廣韻》注為"獸食之餘",後引申為文字筆畫的殘缺。二者疊加構成程度更深的殘缺意象。

在具體應用中,"缺齾"主要呈現三類語義特征:其一指典籍文獻的文本缺損,如敦煌遺書研究中常見"卷軸缺齾處需校補"的表述;其二形容器物表面的物理殘缺,常見于考古報告對文物保存狀況的描述;其三引申為抽象事物的完整性缺失,如《宋代公文輯錄》載"律令缺齾則國法不彰"。

該詞的語用價值在于其專業屬性,常見于古籍整理、文物鑒定、文獻校勘等領域。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系統顯示,"缺齾"屬于乙級書面詞彙,使用頻率低于"殘缺""缺損"等常用詞,但語義精度更高,特指經外力作用形成的非自然殘缺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缺齾"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缺"和"齾"兩個單字構成,具體含義如下:

一、單字解析

  1. 缺(quē)

    • 基本義為不足、短缺,如"缺乏、缺憾";
    • 引申指破損、缺口,如"缺陷、殘缺";
    • 也指職位空額,如"空缺、補缺"。
  2. 齾(yà)

    • 本義指牙齒殘缺,《說文解字》釋為"缺齒";
    • 後泛指器物缺損,如古籍中"斷齾不存"形容文字缺失。

二、複合詞含義
"缺齾"在唐代詩文(如韓愈、孟郊《征蜀聯句》)中表示斷缺、破損,多用于描述兵器或器物的殘缺狀态。例如"交斫雙缺齾"指兵器交鋒後雙雙出現缺口。

三、使用場景
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已不常用,多見于研究古代文獻或詩詞賞析。如需查詢更多古漢語近義詞,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相關詞條。

别人正在浏覽...

白端杯羹之讓變悔兵亂兵器賓器不識廬山真面目黪黪齒發怆地呼天粗豪大才董役鬥将二十八次方歅過馬鶴舉皇媪黃落喚應昏謬簡配翦樣徼冀嬌妍腳子祭財神祭厲荊劉拜殺京韻大鼓軍行空相俪句臨人龍盤鳳舞木楗辇車排擊清華七世子孫讓品惹事三品料上賢神谟廟算折蒲攝讋收複送走天開頽氣脫空彎度緯線顯曠先配笑調霄光可學錫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