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役的意思、董役的詳細解釋
董役的解釋
(1).監督勞作。 宋 孫升 《孫公談圃》卷中:“ 丁 之董役也,晝夜不息,每畫一拱,燃蠟炬一枝。”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汪端明》:“時 德壽宮 建房廊於市廛,董役者不識事體,凡門闔輒題 德壽宮 字,下至委巷廁溷皆然。”《三元裡人民抗英鬥争史料·梁廷棟傳》:“建恩洲社學以振文風,董役勸捐,不辭勞瘁。”
(2).正其事理。 宋 蘇舜欽 《上孫沖谏議書》:“文者,表而已矣, 三代 之采物也;辭者,所以董役, 秦 漢 之訓詔也。”
詞語分解
- 董的解釋 董 ǒ 監督管理:董統。董督。董正(督察糾正)。董理。董事(某些企業、學校的資産所有者推舉出來代表自己監督和主持業務的人)。董其成。 正:“餘将董道而不豫兮”。 深藏:“年六十已上,氣當大董”。 姓。
- 役的解釋 役 ì 服兵務,從軍:從役。現役。 戰事:戰役。 服勞力之事:勞役。徭役。 使喚:役使。奴役。 被役使的人:役夫。役徒。仆役。雜役。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董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監督勞作
指對工程或事務的施工、執行過程進行監督管理。該含義在曆史文獻中多有體現:
- 宋代孫升《孫公談圃》記載:“丁之董役也,晝夜不息,每畫一拱,燃蠟炬一枝”,描述了監督工程時的嚴謹态度。
- 宋代周密《齊東野語·汪端明》提到德壽宮修建廊房時,“董役者不識事體”,說明監督者因缺乏經驗導緻管理失誤。
- 清代《三元裡人民抗英鬥争史料》中,梁廷棟因“董役勸捐”而受贊譽,體現該詞在公共事務中的使用。
二、正其事理
指對事物本質或邏輯進行梳理和規範,屬于抽象層面的管理。例如:
- 宋代蘇舜欽在《上孫沖谏議書》中提出:“辭者,所以董役,秦漢之訓诂也”,強調文字應發揮規範事理的作用。
詞義解析
- 董:取“監督管理”之意(如“董事”一詞中的含義)。
- 役:既指具體勞役(如徭役、兵役),也包含抽象的事務性工作。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參考《孫公談圃》《齊東野語》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董役(dǒng yì)是一個漢字詞語,常常用來指代擔任董事或經營管理人員的職責和責任。現在讓我來為你解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它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董(草木)+彳(人字底部)
筆畫:董彳(總共8畫)
來源:董役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董指代擔當官職的人,役則指代勞動、服侍等義務。
繁體:董役的繁體字是「棟役」。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董役的寫法與現代相似,隻不過可能存在一些小的變化。
例句:他擔任董役已經多年了,對公司的經營非常有經驗。
組詞:董事會、董監事、董事長。
近義詞:管理人員、執行長、主管。
反義詞:員工、雇員、普通職員。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盡管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