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選拔人才。《後漢書·崔寔傳》:“蓋 孔子 對 葉公 以來遠, 哀公 以臨人, 景公 以節禮,非其不同,所急異務也。” 李賢 注:“《韓子》曰, 葉公 問政於 仲尼 。 仲尼 曰:‘政在悅近而來遠。’ 魯哀公 問政於 仲尼 。 仲尼 曰:‘政在選賢。’ 齊景公 問政於 仲尼 , 仲尼 曰:‘政在節財。’此雲‘臨人’、‘節禮’,文不同也。” 明 歸有光 《送童子鳴序》:“無怪乎其内不知修己之道,外不知臨人之術。紛紛然日競于榮利,以成流俗,而天下常有乏材之患也。”
“臨人”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選拔人才,主要用于政治或治理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臨人”中的“臨”在此處引申為考察、選拔,“人”指人才或賢能之士。組合後表示通過考察來選拔有才能的人。
“臨”字在古漢語中還有居高臨下觀察或親臨治理的含義(如“臨朝”“臨政”),但“臨人”特指人才選拔。
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章節或查字典類網站。
《臨人》是一個漢語詞彙,一般用作動詞。它的意思是面對、遭遇、接觸他人。可以指與人接觸、交往或面對他人的行為。
《臨人》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一」和「亻」。它的筆畫數為5。
《臨人》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寫法。在古代,「臨」的意思是面對、接觸,「人」則表示他人。因此,「臨人」就是指接觸他人或面對他人的行為。
「臨人」的繁體字為「臨人」。
在古代,「臨人」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以秦朝的大篆為例,其寫法為「臨亻」。在隸書和楷書中,「臨人」的寫法漸漸演變為現代常見的形式。
1. 他很善于與人交流,擅長臨人,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
2. 在面試時,臨人的能力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1. 臨時:表示暫時的、不固定的。
2. 臨近:表示接近、靠近。
3. 臨床:表示醫學臨床實踐。
接觸、交往、面對
遠離、回避、躲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