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鶴飛動的樣子。 唐 王勃 《三月上巳祓禊序》:“仙舟溶裔,若海上之槎來;羽蓋參差,似 遼東 之鶴舉。” 唐 平冽 《開元字舞賦》:“雷轉風旋,應鼉鼓以赴節;鸞迴鶴舉,循鳥迹以成文。”
“鶴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像鶴飛動的姿态,形容動作輕盈優雅,或比喻人舉止高雅、儀态端莊。其中,“鶴”象征高潔、靈動的意象,“舉”則強調“高舉”或“飛動”的動态感。
形态特征
源自鶴類振翅高飛的姿态,常用于描繪輕盈飄逸的動作。例如唐代王勃《三月上巳祓禊序》中“似遼東之鶴舉”,即以鶴的飛翔比喻舟蓋的輕盈。
文化象征
在傳統文化中,鶴被視為祥瑞之鳥,象征超凡脫俗、清雅高潔。因此“鶴舉”也被引申用于形容人的風骨或藝術作品的高雅格調。
王勃:
“仙舟溶裔,若海上之槎來;羽蓋參差,似遼東之鶴舉。”
——《三月上巳祓禊序》
平冽:
“雷轉風旋,應鼍鼓以赴節;鸾回鶴舉,循鳥迹以成文。”
——《開元字舞賦》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句或用法,可參考古典文獻或權威詞典。
《鶴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鶴振翅膀飛翔。它用來形容鶴鳥舒展翅膀,自由飛翔的姿态,也可以比喻人的才華、志向或豪情萬丈。
《鶴舉》由兩個部首組成:鳥(鳥部)和巫(巫部)。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鶴舉》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這是一部古代漢語詞典,用來解釋漢字的意義。它包含了許多古代的詞彙。在現代漢字拼音中,這個詞的拼音是"hè jǔ"。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鶴舉」。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鶴舉」的鶴字寫作「鶴」。這個字的形狀非常有趣,可以看到鶴鳥的形象,兩條長腿彎曲,頭部卷曲,整個結構生動逼真。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鶴舉》在不同語境下的使用:
1. 那隻鶴翩然起舞,舉翅翺翔于蒼穹之間。
2. 他意氣風發,站在舞台上,宛如一隻鶴舉。
3. 這篇文章真是鶴舉自然,文采飛揚。
一些由《鶴舉》衍生出來的組詞:
- 鶴立雞群:比喻人在衆人中獨樹一幟,出類拔萃。
- 羽化成仙:比喻人死後投胎轉世或者化為神仙。
- 披荊斬棘:比喻毫不畏懼困難和艱險,奮不顧身向前。
《鶴舉》的近義詞是「鵬程萬裡」,指的是一種志向遠大,前途無量的情況。
它的反義詞是「鷹擊長空」,用來形容鷹鳥高傲飛翔,意味着人力量或野心過于強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