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祭財神的意思、祭財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祭財神的解釋

舊時向財神祭祀,以祈求神佑緻富的一種習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祭財神》:“初二日,緻祭財神,鞭炮甚夥,晝夜不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祭財神是中國傳統民俗活動,指通過特定儀式向掌管財富的神靈獻祭,以祈求財運亨通、家業興旺。其核心含義可從三方面闡釋:


一、詞義溯源與儀式特征

“祭”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祭祀也,從示,以手持肉”,本義為向神靈敬獻供品㊟。財神作為道教與民間信仰融合的神祇體系,包含趙公明、關公、範蠡等多位化身。祭祀活動通常包含以下要素:


二、文化内涵與社會功能

祭財神習俗折射出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倫理與精神訴求:

  1. 財富觀表達:體現“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儒家思想,強調道德積累與財富獲得的關聯性㊟。
  2. 社群凝聚力:商戶共同祭祀形成行業規範,家庭祭祀強化代際傳承㊟。
  3. 心理慰藉機制:通過儀式感緩解經濟不确定性帶來的焦慮,寄托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三、現代傳承與演變

當代祭財神活動呈現新舊融合特征:


祭財神作為貫穿中國農耕文明與商業文化的活态傳統,既是民俗信仰載體,也是研究華人經濟心理與文化認同的重要切口。其儀式背後蘊含的“敬天惜物”“勤勉守誠”等精神内核,至今仍具現實意義。


參考來源: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0308-6)

㊟ 呂宗力《中國民間諸神》(台灣學生書局ISBN 978-957-15-0700-1)

㊟ 烏丙安《中國民間信仰》(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08-06493-4)

㊟ 費孝通《鄉土中國》(人民出版社ISBN 978-7-01-000342-3)

㊟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2024年豫園新春民俗燈會數據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祭財神是中國傳統民俗活動,指通過祭祀儀式祈求財神賜福、保佑財運興旺的習俗。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祭財神是舊時民間向財神進行祭祀的儀式,核心目的是祈求財富與好運。其名稱中“祭”指祭祀行為,“財神”則是掌管財富的神明。

  2. 曆史與習俗

    • 時間:北方地區多在正月初二舉行,部分地區如北京清代已有記載(見《燕京歲時記》),儀式中鞭炮晝夜不息。
    • 供品:包括臘八粥、豬頭肉、豆腐、花生等食物,部分地區使用“行竈”烹饪祭品。
  3. 文化内涵 該習俗反映了民衆對物質富足的精神寄托,常與“過路財神”“守財奴”等成語關聯,體現財富觀念在民俗中的延伸。

  4. 現代應用 如今商貿店鋪和家庭仍保留此習俗,部分場景中“祭財神”也比喻求財行為,如開業、投資前的祈福活動。

如需了解具體祭祀流程或地域差異,可參考《燕京歲時記》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抱腰綠北鄙之聲犦牛裳衣池綍鸱頭酒仇英喘急綽立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打底打鷄窩大盤大碗大學堂電麾定勢冬裝獨攬大權沸沸湯湯肥效佛蘭德斯美術公薦毂交蹄劘介鲸接種絶品局足空名告身狼羔子老熊當道缭祭立刀绫機林梢臨危不亂麋弊迷癡瞑士難然年家子鳥殼潛夫怯殼兒請順全節撒潑放刁神仙肚恃才矜己噬狗遂便炭盆帖席貼現同紐翫味烏程酒夏課相結合下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