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孫、曾孫、玄孫、來孫、晜孫、仍孫、雲孫。《爾雅·釋親》:“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孫,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
“七世子孫”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主要用于描述家族後代繁衍至第七代的稱謂體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根據《爾雅·釋親》的記載,“七世子孫”指從本人向下延續的七代直系後裔,具體包括:
這一概念不僅體現古代宗法制度對親屬關系的細緻劃分,還常用于祝福家族人丁興旺、世代綿延。例如在傳統婚禮或節慶中,會用“七世同堂”等表達寄予子孫繁榮的願景。
古代對親屬的稱謂遠比現代複雜,如“雲孫”之後還有“耳孫”等更遠代際的稱呼,但“七世”已能完整展現以本人為起點的直系譜系結構。
《七世子孫》是指一個人的子孫達到第七代的後代。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家族世代延續的情景,強調了家族血脈傳承的重要性。
《七世子孫》中的漢字拆分為:
七(丶一一)
世(一十一一)
子(十一)
孫(子十二)
《七世子孫》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如《孟子·公孫丑上》。而作為一個成語固定搭配的文化現象,則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中,子孫的延續與繁衍是每個家族都極為看重的事情。
《七世子孫》的繁體寫法為「七世子孫」。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到《七世子孫》這個詞,其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基本字形相似。
他們一直把家族的榮譽傳承給了七世子孫。
世代、子嗣、後代、家族
世代相傳、代代相傳、子孫萬代
斷子絕孫、血脈斷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