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不堪的意思、七不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不堪的解釋

三國 魏 嵇康 不滿當時執政的 司馬師 司馬昭 等。 司馬 集團的 山濤 推薦他做選曹郎,他表示拒絕,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列陳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後來詩文中把“七不堪”作為疏懶或才能不稱的典故。 唐 孟浩然 《京還贈張維》詩:“欲徇五鬥祿,其如七不堪。” 宋 範成大 《公退書懷》詩:“四無告者僅一飽,七不堪中仍百忙。” 明 唐順之 《複官後報京師友人》詩:“疎狂自分三宜黜,嬾病其如七不堪。” 清 趙翼 《遣興》詩:“四宜休敢稱高士,七不堪難起病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七不堪”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人或事物的狀态極差、無法忍受,常用于形容難以容忍的糟糕情況。其中“七”是強調程度的虛指,突出“不堪”(無法承受)的嚴重性。

二、典故出處

出自三國時期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當時嵇康好友山濤(字巨源)推薦他做官,他寫下此信拒絕,列舉了“七項無法忍受之事”(必不堪者七)和“兩項絕對不能接受之事”(甚不可者二),表明自己不適合仕途。

三、具體内容(七不堪)

嵇康所述七項包括:

  1. 生活不自由:早起晚睡、作息受約束(第一不堪);
  2. 禮儀繁瑣:需端坐行禮、衣冠束縛(第二、三不堪);
  3. 文書壓力:厭惡寫公文卻不得不應付(第四不堪);
  4. 社交負擔:被迫參與喪禮俗事(第五不堪);
  5. 厭惡俗人:與喧鬧庸俗者共事(第六不堪);
  6. 公務纏身:官場事務繁雜擾心(第七不堪)。

四、文化意義

該成語後被引申為才能與職位不匹配或性格疏懶不願受拘束的典故。例如唐代白居易曾用“三黜名慚柳,七不堪同嵇”自喻境遇,體現文人借典故表達對官場的不適。

五、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書面表達,強調對某人/事極度不滿,如:“這項目漏洞百出,管理混亂,可謂七不堪。”

網絡擴展解釋二

1. 七不堪的意思

《七不堪》是一個成語,表示事物已經到了無可再忍的程度,形容極端糟糕或無法忍受。

2.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七 (qī):丿、一

不 (bù):一、丨、丷

堪 (kān):土、廠、山、卩

3. 來源

《七不堪》最早出現于《左傳·襄公四年》:“諺曰:‘少之時,樂七不堪;及其壯也,猶堪也;及其老也,七不堪也。’”

4. 繁體

七不堪 (繁體字)

5. 古時候漢字寫法

七不堪

6. 例句

一、這個工作很七不堪,我實在無法繼續承擔。

二、她的行為舉止七不堪,簡直令人發指。

7. 組詞

七上八下、七零八落、七手八腳

8. 近義詞

七竅生煙、七孔生煙

9. 反義詞

堪忍、堪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