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榻的意思、塵榻的詳細解釋
塵榻的解釋
《後漢書·徐稺傳》載, 陳蕃 為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 稺 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 稺 不至則灰塵積于榻。後因以“塵榻”為優禮賓客、賢士之典。 南朝 梁 沉約 《酬謝宣城朓卧疾》詩:“賓至下塵榻,憂來命緑尊。” 唐 元稹 《鄂州寓館嚴澗宅》詩:“花枝滿院空啼鳥,塵榻無人憶卧龍。” 宋 曾鞏 《送豐稷》詩:“雖知璞玉難強獻,欲掛塵榻空含情。”
詞語分解
- 塵的解釋 塵 (塵) é 飛揚的灰土:塵土。塵埃。塵垢。塵芥(塵土和小草,喻輕微的事物)。粉塵。煙塵。甚嚣塵上。望塵莫及。 佛家、道家指人間:紅塵。塵世。 筆畫數:; 部首:小; 筆順編號:
- 榻的解釋 榻 à 狹長而較矮的床,亦泛指床:竹榻。藤榻。卧榻。下榻(客人住宿)。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塵榻”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古代禮遇賢士的傳統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典故出處
“塵榻”出自《後漢書·徐稺傳》:東漢名士陳蕃任豫章太守時,平時不接待賓客,唯獨為隱士徐稺(字孺子)特設一榻。徐稺離開後,陳蕃便将榻懸挂起來,若徐稺不來,榻上便會積滿灰塵。這一典故成為禮遇賢士的象征。
2.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字面指積塵的床榻,特指陳蕃為徐稺預留的榻位,因長期閑置而蒙塵。
- 引申義:象征對賓客或賢士的優禮與敬重,後多用于表達對人才的渴求或對知己的期待。
3.文學應用
古代詩文中常以“塵榻”寄托對賢士的尊崇或自身孤寂之情。例如:
- 南朝沈約《酬謝宣城朓卧疾》:“賓至下塵榻,憂來命綠尊。”
- 唐代元稹《鄂州寓館嚴澗宅》:“塵榻無人憶卧龍。”
4.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塵榻”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強調對傳統禮賢文化的追溯,偶見比喻長期閑置或無人問津的狀态,但此用法較少見。
“塵榻”的核心意義源自《後漢書》典故,體現古代對賢士的尊重,後成為詩文中的文化符號。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背景,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塵榻(chén tà)是一個具有深邃意境的詞語。它指的是沙塵飄揚的床榻,代表了歲月流轉中的荒涼和寂寥。
拆分部首和筆畫:塵榻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屍”部,右邊是“木”部。總共包含了7個筆畫。
來源:塵榻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和詩詞。它經常出現在描述離别、思鄉和歲月流轉的文章中,給人一種蕭瑟凄涼的感覺。
繁體字:塵榻的繁體字為「塵榻」。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塵榻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形象仍然相似。例如,在篆書時期,塵榻的形狀更加簡潔而方正。
例句:逝去的時光如同塵榻上的沙塵,彌漫于心頭。
組詞:塵榻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如塵土、悲涼、蕭條等。
近義詞:沙塵、塵埃、塵土
反義詞:舒適、幹淨、整潔
希望這個簡短的解釋對你有所幫助!若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