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裱背舖 ”。裝裱書畫的店鋪。《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隻聽得橋下裱褙舖裡一個人叫道:‘我兒出來看郡王!’” 明 阮大鋮 《燕子箋·入闱》:“隻為前日裱軸 觀音 像,供奉供奉,不想裱背舖裡,錯發了一軸畫來。”
“裱褙鋪”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iǎo bèi pù,其核心含義是裝裱書畫的店鋪。以下是詳細解釋:
部分資料可能将“裱褙鋪”誤釋為“裝飾行為的成語”,但權威詞典(如漢典)及古籍用例均明确其為實體店鋪。若需進一步了解裝裱工藝細節,可參考《辍耕錄》等古籍記載。
《裱褙鋪》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一家經營裱褙(圖畫裝裱)和褙子(舊時婦女穿的下襦)的商店或作坊。
《裱褙鋪》的拆分部首是貝、衣、金,它共有16個筆畫。
《裱褙鋪》這個詞源于古代。裱褙是一種将畫卷或宣紙進行裱貼,保護和裝飾的技藝,古時候為了便于修整和裱褙作品,人們開設了專門的裱褙鋪。
《裱褙鋪》的繁體字為「裱襮鋪」。
在古時候,漢字「裱褙鋪」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同。例如,裱褙可以寫作「裱襮」,鋪可以寫作「鋪」。
1. 那家裱褙鋪的師傅手藝真是一流。
2. 我昨天在裱褙鋪裡買了一個漂亮的褙子。
組詞:裱褙、褙子、裱貼
近義詞:畫廊、裝裱店
反義詞:解裱鋪、拆褙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