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ky] 天空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唐· 白居易《長恨歌》
(1).道教語。天空;青天。 唐 楊炯 《和輔先入昊天觀星瞻》:“碧落三乾外,黃圖四海中。”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為皇帝修金箓齋詞》:“所貴者達誠碧落,薦壽皇躬。”《醒世恒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今者小神偶然閒步碧落之間,聽得夫人禮告至誠。” 清 納蘭性德 《采桑子》詞:“祗應碧落重相見,那是今生?” ********* 《沉淪》:“他看看草木蟲魚,看看白雲碧落,便覺得自家是一個孤高傲世的賢人,一個超然獨立的隱者。”
(2).見“ 碧落碑 ”。
“碧落”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詩意和文學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碧落”讀作bì luò,原指道家對東方天空的特定稱謂。道家認為東方第一層天布滿碧霞,故稱“碧落”,後來逐漸泛指天空或天界。例如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名句:“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即用“碧落”代指天空,與“黃泉”(地下)形成對比。
如今“碧落”多用于詩歌、散文等文藝創作中,或作為修辭手法增強語言的美感。例如:“仰望碧落,星河如瀑”。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不同典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長恨歌》或唐代道教文獻。
《碧落》是一個詩意十足的詞彙,通常用以形容藍天、天空或廣闊的天地。它常被用來表達一種廣闊、深邃、壯麗的美景或景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碧落》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石”和“心”,其拼寫和發音都十分獨特。
部首:“石”(shí)。
部首筆畫:4畫。
部首:“心”(xīn)。
部首筆畫:4畫。
來源、繁體和古時候漢字寫法:《碧落》這個詞出自古代文學作品,如詩詞和傳說中。在現代漢字寫法中,使用繁體字“碧落”來表示。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在繁體字形成後,“碧落”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
例句:1. 看着那無邊的碧落,我的心情變得甯靜而開闊。
2. 踏上山巅,隻見碧落綿延至天涯。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組詞:碧落天、碧落雲、碧落山。
近義詞:青天、蔚藍、明朗。
反義詞:朦胧、陰天、昏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