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怙終不悛的意思、怙終不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怙終不悛的解釋

有所恃而終不悔改。語本《書·舜典》:“眚災肆赦,怙終賊刑。” 孔 傳:“怙姦自終,當刑殺之。”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君子之心未嘗不欲其去非而就是,捨邪而適正。其怙終不悛,則當為《夬》之上六矣。”《水浒傳》第九七回:“如将士怙終不悛,爾等軍民……速當興舉大義。”《清史稿·聖祖紀二》:“朕曾敕責 第巴 具奏認罪,若怙終不悛,朕不輕恕也。”亦作“ 怙終不悔 ”。《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二年》:“禦史中丞 李定 言:知 湖州 蘇軾 ……怙終不悔,狂悖之語日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怙終不悛”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一、讀音與結構

二、成語出處

源自《尚書·舜典》:“眚災肆赦,怙終賊刑。”。孔傳注釋為“怙奸自終,當刑殺之”,指依仗惡行至死不悔改者應受刑罰。

三、核心含義

指有所依仗而始終不肯悔改,強調因背後有勢力或條件支持,頑固堅持錯誤。例如:“他仗着家族權勢怙終不悛,最終身敗名裂。”。

四、與“怙惡不悛”的區别

五、應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描述人物因倚仗外力而執迷不悟。例如曆史評價中:“權臣怙終不悛,終緻王朝傾覆。”。

六、反義詞與延伸

該成語兼具行為描述與批判色彩,需結合語境判斷是否隱含“依仗勢力”的深層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怙終不悛

怙終不悛(hù zhōng bù quān)這個詞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含義是指一個人或者團體在一件事情上堅持錯誤,不願意悔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怙(亻+斛):部首為“人”,總筆畫為7。

終(纟+冫):部首為“纟”,總筆畫為11。

不(一):部首為“一”,總筆畫為1。

悛(忄+串):部首為“心”,總筆畫為10。

來源

《怙終不悛》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司馬相如《上林賦》:“悲夫!取用昔賢,怙終不悛,于今繼之。”意思是說在古代衆多賢人的教誨下,仍然有人不願意改正錯誤而繼續下去。

繁體

怙終不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怙終不悛的漢字寫法和現在不同。例如,怙字在古時候的寫法是“怙”而非“怙”,終字的寫法是“終”而非“終”,悛字的寫法則是“悛”而非“悛”。

例句

他犯了錯誤,但是卻怙終不悛,一直堅持自己的錯誤觀點。

組詞

怙罪不悛、執迷不悔、固執己見、一意孤行

近義詞

執迷不悔、罪行不改

反義詞

痛改前非、改過自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