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奸萌。漸,事物的開端。 晉 潘嶽 《西征賦》:“張舅氏之姦漸,貽 漢 宗以傾覆。” 南朝 齊 孔稚珪 《上新定法律表》:“遠防邪萌,深杜姦漸。”
“奸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屬于書面語,現代使用較少。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基本含義
“奸漸”指邪惡或奸詐的苗頭、萌芽狀态。“奸”指陰險狡詐,“漸”表示事物發展的開端,組合後強調對潛在惡行的警惕。
詞語結構
屬于聯合式合成詞,“奸”與“漸”并列,分别表意。類似結構的古漢語詞彙還有“禍萌”“亂源”等。
古籍用例
現代適用性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現代漢語更傾向使用“隱患”“不良苗頭”等替代表達。需注意語境適配性,避免在口語或非正式文本中使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西征賦》及南北朝法律文獻。
《奸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邪惡逐漸增長。
《奸漸》這個詞由部首奴和兩個非部首組成,其中部首奴表示身份的奴隸,而非部首漸表示漸漸增長。拆分筆畫為9畫。
《奸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論語》中的一句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飾于天下,居則觀其漸于上也。”其中的“觀其漸于上”一詞成為了後來衍生出的“奸漸”。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為「奸漸」。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以《說文解字》為例,它将《奸漸》的寫法描述如下:“凡兇變字,皆從奴。奴者,所繩鞭也。由目指其下,故從目。不可悛,如奴之不可離鞭。漸者,以國于鞥,民于漸也。”可以看出,古代漢字寫法着重強調字形的象形意義。
1. 他的邪惡行徑日益奸漸,越來越難控制。
2. 那個人口口聲聲說着善良,但行為卻奸漸成性。
- 奸詐
- 漸近
奸猾、邪惡、險惡、邪詐
善良、正直、純潔、正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