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青雘的意思、青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青雘的解釋

亦作“ 青臒 ”。一種青色礦物顔料。一般認為即今石青、白青之屬。古代常作塗飾用。 漢 張衡 《南山賦》:“緑碧紫英,青雘丹粟。”《太平禦覽》卷八○八引 漢 劉桢 《清慮賦》:“入鐐碧之間,出水精之都,上青臒之山,蹈琳瑉之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青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一種青色礦物顔料,通常被認為是石青、白青類礦物,古代常用于器物或建築的塗飾。該詞在文獻中亦寫作“青臒”或“青癯”。

二、文獻例證

  1. 漢賦中的使用:張衡《南山賦》提到“青雘丹粟”,描述山間礦物色彩;劉桢《清慮賦》中“上青臒之山”進一步印證其作為自然礦物的屬性。
  2. 工具書記載:《太平禦覽》等古籍引用了相關描述,說明其作為顔料的傳統認知。

三、用途與成分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礦物來源或曆史應用案例,建議參考更權威的古代礦物學或文獻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青雘的意思

青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為“青色的狼”。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用來形容江河湖泊邊緣的青色。同時,它也可以引申為勇猛和威猛的象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青雘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青”部首是由“雲”字頭和“小人”字身組成,總共有8畫。而“雘”的部首則是“雨”字旁,由6畫構成。

來源

在古代文獻中,青雘是指一種稀有的青色狼。這種狼兇猛威武,皮毛呈現出獨特的青色,因此得名。

繁體

青雘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青闍」。在繁體字中,雘字的字形稍有差異,但整體意思沒有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青雘的寫法為「青闍」,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青字的字頭形狀更像雲的形狀,而闍字的字形更加複雜。

例句

1. 古代文人常用詩歌描繪江河湖泊邊緣的青雘色。

2. 青雘的威嚴給人以無法逾越的挑戰感。

相關詞彙

組詞:青狼、青色、狼狽不堪

近義詞:靛藍、靛青、石青

反義詞:紅豔、黑暗、渾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