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潑寒胡的意思、潑寒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潑寒胡的解釋

見“ 潑寒胡戲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潑寒胡”是古代西域傳入中原的一種樂舞表演形式,又稱“潑寒胡戲”。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起源與性質
    該樂舞源自西域(今中亞地區),盛行于唐代。表演時間通常在農曆十一月嚴寒時節,具有驅寒祈福的儀式性意義。

  2. 表演形式
    由勇壯少年組成隊伍,裸體或半裸體結隊而舞,伴有鼓樂等樂器。觀者會向表演者潑水,形成獨特的互動場景。

  3. 曆史記載
    據《舊唐書·中宗紀》記載,唐中宗曾“禦洛城南門樓觀潑寒胡戲”。唐代文獻《唐音癸籤》也提到其樂曲為《蘇摩遮》,武則天末年傳入,後因禮教争議逐漸被禁。

  4. 詞義構成

    • 潑:指潑水互動;
    • 寒:對應表演的嚴寒時節;
    • 胡:表明其西域來源。

該詞特指唐代吸收西域文化形成的一種節慶樂舞,融合了表演、民俗與宗教元素,後因中原禮制沖突而衰落。更多曆史細節可參考《舊唐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潑寒胡》的意思

《潑寒胡》是一個成語,意為形容人的外貌丑陋。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潑: 部首水 + 樸旁,總計8畫

- 寒: 部首宀 + 冫 + 田,總計13畫

- 胡: 部首月 + 又,總計9畫

來源

《潑寒胡》最早出現在明代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中。原文是“婚喪節制當人在外不拘海寒胡兒處分,東西行裝亦不矜奇事。”意指在婚喪節制上,人們不應該過于講究外表,不要因為外貌的丑陋而對人有所偏見。

繁體

繁體字為「潑寒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漢字寫法略有不同,「胡」字用曾字旁替代樸旁,寫作「潑寒曾」。

例句

他的長相又潑寒胡,但他的才華卻是無人能及的。

組詞

- 潑皮

- 寒酸

- 胡須

近義詞

- 丑陋

- 難看

反義詞

- 美麗

- 英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