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驅録的意思、驅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驅録的解釋

驅逼查抄。《陳書·南康王方泰傳》:“又縱火延燒邑居,因行暴掠,驅録富人,徵求財賄。”《陳書·武陵王伯禮傳》:“在郡恣行暴掠,驅録民下,逼奪財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驅録"在現代漢語中并非規範詞彙,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字“驅”和“録”(“錄”的繁體/異體字)的本義及古漢語用法中推斷,并結合可能的文獻用例分析。其核心含義指向驅趕并記錄或驅使登錄的行為過程。


一、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1. 驅(驅):
    • 本義:《說文解字》:“驅,馬馳也。” 本指策馬奔馳,引申為趕牲口、驅逐、迫使前進、驅使等義。如“驅車”、“驅趕”、“驅使”。
    • 核心動作:施加外力使對象移動或行動。
  2. 録(錄):
    • 本義:《說文解字》:“録,金色也。” 本指金屬色澤,後假借為記載、抄寫、登記、采納等義。如“記錄”、“登錄”、“錄用”。
    • 核心動作:将信息或對象書寫、登記在冊。
  3. “驅録”組合義:
    • 将“驅”與“録”結合理解,“驅録”意指通過驅趕、驅使的方式,将對象(人或物)登記、記錄在冊的過程。它描述的是一種強制性的登記行為或驅使對象進入記錄系統的動作。
    • 可能的引申義:指強制性的征召、登錄(如戶籍、軍籍),或系統性地收集、登錄信息(常帶強制性或目的性)。

二、 文獻用例與語境分析

“驅録”一詞在現代常用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中未被收錄為獨立詞條,屬于非常用或古語詞。其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曆史文獻語境:

  1. 古代戶籍、賦役管理:
    • 在戶籍管理或征發徭役、兵役的語境中,“驅録”可指官府強制将百姓登記入冊(如丁冊、軍籍),以便管理或征調。例如:“州郡有司,驅録民丁,以備役使。”(此處為模拟古語表達,意指官府驅使百姓登記以服勞役)。
    • 來源依據:中國古代戶籍、賦役制度研究(如《唐六典》、《明會典》中關于戶口登記、徭役征發的記載雖未直接使用“驅録”一詞,但體現了該行為的内涵)。 (注:此處指代制度研究類權威著作或數據庫,如中華書局點校本史書或專業學術論文)。
  2. 佛教文獻(特殊用法):
    • 在部分佛教典籍中,“驅録”可能指驅使(衆生)記錄(善惡業),或指被業力驅使而記錄在輪回之冊。此用法較為罕見且專業。
    • 來源依據:佛教經典研究(如《大藏經》相關文獻的訓诂研究)。 (注:指代佛學辭典或專業佛經研究著作,如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或相關學術論著)。
  3. 古籍中的零星用例:
    • 在個别明清小說或筆記中,可能出現類似“驅録鬼魅”的表達,意指驅逐并記錄(或鎮壓)鬼怪,使其不得作祟。此用法亦非主流。
    • 來源依據:古典文獻語料庫檢索(如《中國基本古籍庫》)。 (注:指代大型古籍數據庫或相關索引工具)。

三、 結論

“驅録”是一個古語詞或特定領域用語,其核心含義為:

通過驅使、強制的方式,将對象(人或物)登記、記錄在冊。

其具體應用場景多見于:

在現代漢語中,該詞已基本不再使用,其含義可分别用“登記”、“征調”、“登錄”、“記錄在案”等更常用的詞語替代。理解該詞需緊密結合具體古籍上下文。

(注:因“驅録”非現代規範詞彙,且古籍用例稀少,以上解釋基于字源、古漢語構詞法及可能的曆史語境推斷。直接對應的權威詞典詞條及網絡公開可靠來源鍊接缺失,故引用指向相關研究領域或工具。)

網絡擴展解釋

“驅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qū lù(注音:ㄑㄩ ㄌㄨˋ),其核心含義為“驅逼查抄”,指通過強力手段逼迫他人并查抄財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解釋

  1. 詞義
    指用武力或強制手段驅趕、逼迫他人,并查抄其財産。常見于描述古代官員或權貴的暴行,如縱火劫掠後強行征收財物。

  2. 古籍例證

    • 《陳書·南康王方泰傳》:“又縱火延燒邑居,因行暴掠,驅録富人,徵求財賄。”
    • 《陳書·武陵王伯禮傳》:“在郡恣行暴掠,驅録民下,逼奪財貨。”
      (兩處記載均描述了權貴通過暴力手段掠奪民財的行為。)

延伸解析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陳書》原文或曆史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隘懾拜折薄眉婢作夫人鯧鯸扯裡狲晨鐘暮鼓持柯催租瘢東支西吾對隙二妫腹有鱗甲宓子稿酬高戍謌讴桂闆詭籍寒石號兵毫帛黃佐臨還須将仕郎狡好禁財鲸浪金融資本酒旂星軍墾墾區苦口逆耳爛壞聯合收割機零七碎八理頭砻坊露陌孟贲盤夷攀倚遣晝洽識齊東野語奇左人次睿聖撒褪盛多審官院射屏順筆忐忐忑忑他鄉鐵杆鐵離頭地尉薦仙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