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趨庭的意思、趨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趨庭的解釋

亦作“趍庭”。《論語·季氏》:“﹝ 孔子 ﹞嘗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 鯉 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 鯉 退而學禮。” 鯉 , 孔子 之子 伯魚 。後因以“趨庭”謂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閣序》:“他日趨庭,叨陪 鯉 對;今晨捧袂,喜託龍門。” 宋 王禹偁 《恩賜宰臣一子可尚書水部員外郎制》:“惟爾嚴父,為予大臣。嘉其調鼎之功,命及趨庭之子,俾升華省,仍列清曹。” 清 顧炎武 《與李霖瞻書》:“趍庭變學,既已引置 莊 嶽 之間;挾策讀書,亦都從遊舞雩之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趨庭”是一個源自《論語》的典故,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演變,以下是詳細解釋:

1.本義與出處

“趨庭”出自《論語·季氏》,記載了孔子之子孔鯉(字伯魚)兩次恭敬地快步經過庭院時,被父親教導學習《詩》和《禮》的故事。原文提到:

因此,“趨庭”最初指晚輩恭敬接受長輩(尤其是父親)的教誨,強調家庭教育和父輩對子女的引導。


2.引申義與文學化應用

在文學作品中,“趨庭”逐漸演化為承受父教、傳承家學的代名詞。例如:


3.與“追逐權貴”的辨析

部分資料(如)提到“趨庭”有“追逐權貴”的含義,但這一解釋缺乏直接文獻支持,可能是對“趨”字的誤解。主流權威來源(如《論語》注疏、曆代文學引用)均以“承受父教”為核心義項。


4.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趨庭”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形容家族文化傳承或尊長對晚輩的教育,例如:“他自幼趨庭受教,深得家學精髓。”


“趨庭”的正确含義應回歸《論語》原典,即子承父教,而非“追逐權貴”。若需進一步了解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滕王閣序》等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趨庭

《趨庭》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以下含義:

趨:指迅速地向某個目标或方向移動,表示追求,争先恐後的意思。

庭:指庭院,是指家庭的場所。

合在一起的《趨庭》,指的是迅速向庭院或家庭聚集的意思,表示人們追逐親情、團聚或團體活動的熱情。

《趨庭》的部首和筆畫拆分如下:

部首:止

筆畫:10畫

《趨庭》的來源和繁體:

《趨庭》是一個古代詞語,源自《詩經·王風·趨庭》。在繁體字中,趨庭的寫法為「趨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略有不同。以《詩經·王風·趨庭》為例:

「叔世丕維,于贈伯車。不勝其憂,言思其居。曰爾從之?曰于趨庭。趨庭邁矣。曾孫紹之。于東國門。庶氏翺矣。不無庶幾,執心無罪。不如爾從,庶幾成庭。往來如笄。焉得中世及壯?死喪無日。哀毀既矣!」

例如上面這段詩中的「趨庭」寫作「趨庭」。

《趨庭》的例句:

1. 他們趨庭而聚,共度歡樂的周末。

2. 隨着節日的臨近,親朋好友紛紛趨庭團聚。

3. 小學生們放學後,都會趨庭返家,享受溫馨的家庭時光。

《趨庭》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庭院、趨前、趨勢、庭光、庭茂

近義詞:追趕、迅速、急速、熱衷

反義詞:離開、遠離、散去、退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