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紙筆。《舊唐書·文苑傳中·賀知章》:“﹝ 知章 ﹞又善草隸書,好事者供其牋翰,每紙不過數十字,共傳寳之。”
(2).書翰。 唐 黃滔 《崔右丞啟》:“既茲負累,合在棄嫌,而又薦以覊遊,仰幹牋翰,雖弘容之不改,且循省以何安?”
“箋翰”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方面綜合解析:
紙筆工具
“箋”指精美的紙張(如信箋),“翰”本義為羽毛,引申為毛筆。組合後指書寫材料,《舊唐書》記載賀知章善書法,人們争相提供“箋翰”(紙筆),每幅作品僅寫數字便被珍藏。
代指書信或文章
“翰”在古代常借指書信、文辭(如“文翰”),因此“箋翰”也指代書信或文字作品。唐代黃滔《崔右丞啟》中“仰幹牋翰”即表達通過書信溝通的謙辭。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舊唐書·文苑傳》原文。
《箋翰》(jiān hàn)是一個詞語,指的是寫信或者書信。它通常用來形容書信的文辭或者内涵。
《箋翰》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竹)和“羽”(羽毛)。它的總筆畫數是14畫。
《箋翰》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逸周書·封禅》這一篇古文中。傳統上,它被用來指代勤奮學習、勉勵進取的書信。
《箋翰》的繁體字是「箋翰」。
在古代,「箋翰」的字形稍有不同。其中,「箋」的上方有一個額外的「⺍」(丨)部分,形似朝下的一條橫線。而「翰」的下方則是一個「⺶」(丬)部分,形似兩個朝上的下代。
1. 我收到了張先生的一封《箋翰》,非常感動。
2. 他用一支毛筆寫了一封《箋翰》,表達了對朋友的思念之情。
組詞:箋紙、翰墨、箋信。
近義詞:書劄、函電、書函。
反義詞:投籃、射箭、射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