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淡泊的意思、淡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淡泊的解釋

(1) [not seek fame and wealth]∶對于名利淡漠,不看重

實淡泊而寡欲兮。——曹植《蟬賦》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諸葛亮《誡子書》

(2) [poor]∶家道清貧

家私産業,仍是祖宗流傳的,甚是淡泊。——《梼杌閑評—明珠緣》

詳細解釋

(1).恬淡,不追名逐利。《東觀漢記·鄭均傳》:“好 黃老 ,淡泊無欲,清靜自守。” 宋 秦觀 《送蔡子襄用蔡子俊韻》:“故人淡泊出天性,鷦鷯巢林一枝足。” 茅盾 《腐蝕·十月一日》:“既然是的, 陳 為什麼又來‘訪問’我?為什麼又表示沒有什麼大不了?而且裝出那麼淡泊無求的神氣?”

(2).清淡寡味。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國物産者》:“蒸食,其味甘甜。經久,得風,乃淡泊。” 唐 李白 《大獵賦》:“曷若飽人以淡泊之味,醉時以淳和之觴。” 宋 歐陽修 《送楊闢秀才》詩:“世好競辛鹹,古味殊淡泊。” 清 鈕琇 《觚賸續編·頃刻酒》:“初飲淡泊無味,頃之面頰發頳。”

(3).清貧寒素。《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方纔老員外與安人的意思,嫌 張 家家事淡泊些,説道:‘除非 張 家官人中了科名,纔許他。’”《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忏悔》:“吾有桑棗園一所,茆屋數間,園邊有田十畝,勤於樹藝,盡可度日。倘足下不嫌淡泊,就此暫過幾時何如?” 郭沫若 《曆史人物·王安石》:“又租了别人房子居住,這足證他的生活很淡泊的。”

(4).指顔色淺淡或消褪。 唐 杜甫 《飛仙閣》詩:“寒日外淡泊,長風中怒號。”《紅樓夢》第三八回:“蒂有餘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5).猶冷淡。《孔叢子·獨治》:“先生淡泊世務,脩無用之業。”《平山冷燕》卷二:“我不是這等淡泊他,他還要在此纏擾哩。”

(6).指生意清淡。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 楊 辭以生意淡泊,本利虧損,無囊可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淡泊”是漢語中描述人生态度與價值取向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四個維度:

  1. 詞義解析

    該詞由“淡”與“泊”構成,“淡”指味道不濃或色彩淺薄,引申為不熱衷;“泊”原指停船靠岸,後衍生出心靈安定的意象。二字組合後形成“對物質欲望保持疏離”的核心語義,《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不追求名利,保持心境恬淡”。

  2. 權威詞典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兩個義項:

    • 生活樸素,不求名利(如“淡泊明志”)
    • 生意清淡,不興旺(如“市面淡泊”)

      其中第一義項為現代常用義,強調超脫物質誘惑的精神境界。

  3. 文化語境應用

    該詞多與傳統文化價值觀關聯,例如:

    • 道家典籍《文子》載“非淡漠無以明德”,體現無為思想
    • 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成為儒家修身名句

      這類用法突顯其“通過節制欲望達成精神升華”的哲學内涵。

  4. 近義概念辨析

    與“淡泊”構成語義關聯的詞彙包括:

    • 恬淡:側重心境平和(《莊子·天道》用例)
    • 超脫:強調超越世俗框架
    • 清心寡欲:具體指向欲望克制行為

      相較之下,“淡泊”更突出主動選擇的人生态度。

網絡擴展解釋

“淡泊”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àn bó,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對名利的淡漠
    指不追求名利,保持恬淡寡欲的心态。例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諸葛亮《誡子書》)。這一含義強調内心超脫世俗欲望,追求精神上的平和。

  2. 家道清貧
    也可形容生活簡樸或家境貧寒。如《梼杌閑評—明珠緣》中提到:“家私産業,甚是淡泊”。


二、出處與經典引用


三、引申意義

淡泊不僅是一種生活态度,更是一種精神境界。它倡導在紛繁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甯靜與從容,如“尋找心靈的一方淨土”,與現代人追求簡單生活的理念相契合。


四、同義詞與反義詞


五、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淡泊”常用于形容不慕虛榮、專注自我提升的價值觀。例如:“淡泊名利”“淡泊處世”等表達,體現了對物質欲望的克制和對精神世界的重視。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文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梆鼓保送逼脅不減蔔世馳名當世吃糖錘煉炊食眈悅癫癫癡癡疊配邸院婦事溝堰畫虎不成反類狗黃稼揮師簡傲絕俗機電驚懷金繭禁帑冏貳君父開挖來些立雪程門爐情駡嚷沒肚子媒谮滅弗得民怨寞寞落落挐音拟注潘郎鬓絲品録臍燃七絃琴绮注全安人情冷煖軟弱乳劑首戾庶龜瑣近韬雲忝幸鐵柱宮坨商外相違執無壅吳中四傑狎飲澥宇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