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學兼茂科的意思、詞學兼茂科的詳細解釋
詞學兼茂科的解釋
宋 代科舉名目之一。《宋史·選舉志二》:“ 大觀 四年詔:‘宏詞科格法未詳,不足以緻文學之士,改立詞學兼茂科,歲附貢士院試,取毋過三人。’ 政和 增為五人。不試檄書,增制誥,以歷代史事借拟為之,中格則授館職。宰臣執政親屬毋得試。”
詞語分解
- 詞學的解釋 .詞章之學,文學。 唐 杜甫 《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之五:“頃之問孝廉取備尋常之對,多忽經濟之體。考諸詞學,自有文章在,束以徵事,曷成凡例焉。”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三:“幕僚謂其必選佳
網絡擴展解釋
詞學兼茂科是宋代科舉考試中的特殊科目,主要用于選拔兼具文學才華和實務能力的精英人才。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設立背景與時間
- 該科設立于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目的是改革原有的宏詞科選拔制度,因其舊制“格法未詳,不足以緻文學之士”,故改立為詞學兼茂科。政和年間(1111-1118年)進一步調整錄取規模和政策。
2.考試内容與特點
- 側重文學與實務結合:要求考生具備“學問淵博,文辭清麗”的能力,尤其擅長草拟朝廷文書(如制诰、诏令等),并需通過模拟曆史事件的策論考核。
- 科目調整:取消檄書類考試,增加制诰類題目,更貼近實際政務需求。
3.錄取規則
- 最初每年錄取不超過3人,政和年間增至5人。
- 嚴格限制官員親屬應試,規定“宰臣執政親屬毋得試”,以維護選拔公平性。
4.曆史地位與關聯
- 屬于宋代“詞科”體系的重要分支,與宏詞科、博學宏詞科并列,清代演變為博學鴻詞科。
- 中選者多授予館職(如翰林院職位),成為高級文官儲備人才。
如需進一步了解宋代科舉制度或具體考試案例,可參考《宋史·選舉志》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學兼茂科》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詞語,其意思是指在學習詞彙方面具備廣泛知識的科學。現在讓我們逐一解釋這個詞語的構成及相關内容。
首先,讓我們來拆分《詞學兼茂科》這個詞語的部首和筆畫。這個詞由五個常用漢字組成。其中,詞(cí)的部首是讠,總共有7個筆畫;學(xué)的部首是⺍,總共有8個筆畫;兼(jiān)的部首是八,總共有10個筆畫;茂(mào)的部首是艹,總共有8個筆畫;科(kē)的部首是禾,總共有9個筆畫。
關于這個詞的來源,具體情況目前暫無确切記錄。但是,從字面上來看,可以推測該詞可能是用于描述在詞彙學習方面具備廣泛知識和豐富經驗的科學。雖然這個詞并不常見,但它傳達的意義十分明确。
在繁體字中,《詞學兼茂科》的書寫方式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會因時代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對于《詞學兼茂科》這個詞語來說,與現代漢字寫法相比,古時候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具體情況目前無法了解。
下面給出一個例句來演示如何使用《詞學兼茂科》這個詞語。例如:“他在詞學兼茂科方面具有研究經驗。”
關于組詞,由于《詞學兼茂科》這個詞語的複雜性,我們并沒有找到明确的相關組詞。
最後,就近義詞和反義詞而言,由于《詞學兼茂科》這個詞語的特殊性,我們也沒有找到确切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幫助你對《詞學兼茂科》這個詞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