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詞學兼茂科的意思、詞學兼茂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詞學兼茂科的解釋

宋 代科舉名目之一。《宋史·選舉志二》:“ 大觀 四年詔:‘宏詞科格法未詳,不足以緻文學之士,改立詞學兼茂科,歲附貢士院試,取毋過三人。’ 政和 增為五人。不試檄書,增制誥,以歷代史事借拟為之,中格則授館職。宰臣執政親屬毋得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詞學兼茂科是宋代科舉制度中的一種特殊科目,由宋徽宗于大觀四年(1110年)設立,旨在選拔兼具文辭才華與經術學識的複合型人才。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四點:

  1. 科目定義與選拔目标

    “詞學”指文辭創作能力(如诏诰、章表等應用文體);“兼茂”強調需同時精通經術義理。該科要求考生既具備文學才華,又熟谙儒家經典,是對唐代“博學宏詞科”的繼承與發展,但更突出經學素養的考核。

  2. 考試内容與特點

    應試者需通過閣試(預試)與殿試,考題涵蓋“曆代史故事” 的策論及“四六文”(骈文) 寫作,如诏、诰、表等公文文體。答題須引證經史典籍,體現“以經義為根基,以文采為表達”的融合能力。

  3. 曆史背景與制度沿革

    該科設立于宋代“崇文抑武”政策背景下,旨在糾正科舉偏重經義而輕視文采的傾向。初期每三年開科,後改為不定期舉行。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被廢除,因其選拔标準過高,合格者寥寥,實際成效有限。

  4. 權威文獻依據

    制度記載見于《宋史·選舉志二》,明确其“取士兼收詞藻與經術”的宗旨;《宋會要輯稿·選舉》詳細記錄了考試規程及曆科中選者名錄,如霍端友、蔡薿等代表人物。相關學術研究可參考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中對科目性質的解析。

史料來源:

《宋史·卷一百五十五·選舉志一》

《宋會要輯稿·選舉十二·制科》

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中華書局,2007年)第“科舉類”詞條

該科的設立反映了宋代對“文質兼備”人才的追求,雖存續時間較短,卻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文史哲融合”考核理念的典型實踐。

網絡擴展解釋

詞學兼茂科是宋代科舉考試中的特殊科目,主要用于選拔兼具文學才華和實務能力的精英人才。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設立背景與時間

2.考試内容與特點

3.錄取規則

4.曆史地位與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宋代科舉制度或具體考試案例,可參考《宋史·選舉志》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挨門逐戶傲棄阿縱白鶴卧雪百舍包幹制八旗别有心腸壁飛薄宦采菱曲谶辭酬辨此中三昧催進豆瓣醬否德幹錯宦官叫苦連天疾鬭機畫蚵蚾铿亮口燥唇乾離室劉備流螢履祚弭除南陽泥岩撲剌剌羌無故實親賴囚徒戚援拳拳嚷聒榮寵褥單三克森蕭商枚弄色勝狀神奇臭腐蓍策鼠狼塑煉土铛駝峰拖曳威儀嗡子巫娥瞎貓碰死耗子枭星邪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