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伶人的意思、伶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伶人的解釋

(1) [actor;actress] 伶工、樂人,歌舞或戲劇演員

伶人困之。——宋· 歐陽修《伶官傳序》

(2) 又

伶人也哉。

詳細解釋

(1).古代樂人之稱。《國語·周語下》:“二十四年鐘成,伶人告和。” 韋昭 注:“伶人,樂人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操絲比竹,蓋樂官之事,不可以先王法服,為伶人之業。”

(2).舊時亦用以稱演員。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五:“郡守宴客,初就席, 子溶 遣縣吏呼伎樂伶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伶人祀 唐元宗 ,以梨園子弟也。” 魯迅 《花邊文學·略論梅蘭芳及其他(上)》:“辛亥革命後,伶人的品格提高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伶人”是中國古代對演藝人員的統稱,具體含義及演變如下:

一、基本定義

  1. 字義解釋
    “伶”最初指樂官,源于黃帝時期的樂官伶倫造音樂之說,後泛指表演者。古漢語中“優”和“伶”均指演員,如“優”多指滑稽演員,“伶”則側重歌舞技藝。

  2. 身份範圍
    包括樂師、歌舞藝人、戲曲演員等。例如,歐陽修《伶官傳序》中提到的“伶人”即指宮廷樂官和演員。

二、曆史地位與社會認知

  1. 古代地位
    伶人大多出身低微,甚至與娼妓、奴婢同屬“賤籍”,可被買賣。盡管在舞台上備受矚目,但台下社會地位極低。

  2. 文化影響
    曆史上曾出現“伶人誤國”之說,如後唐李存勖因寵信伶人導緻亡國的事件。但此說法多被視為統治失敗的托辭,而非對伶人群體的客觀評價。

三、詞義演變與現代用法

  1. 傳統戲劇領域
    現代中文多指戲曲演員,如京劇、昆曲表演者。

  2. 國際文化引申
    中文語境中也會用“伶”指代外國傳統戲劇演員,如日本能劇、歌舞伎演員,或西方歌劇演員。

  3. 日語保留用法
    日語至今沿用“優”指代演員(如“俳優”“聲優”),而中文“伶人”一詞已逐漸被“演員”“藝人”取代。

四、相關典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文化現象,可參考《新五代史·伶官傳》或傳統戲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伶人的意思

伶人是一個漢語詞彙,可以指的是戲曲中的演員,特指滑稽戲中扮演丑角或小丑的表演者。也可以泛指行為滑稽、幽默的人。

伶人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伶人的拆分部首是人,并且由兩個部首組成。伶的筆畫數是6畫,人的筆畫數是2畫。

伶人的來源

伶人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戲曲演員的稱謂。在戲曲中,演員們被分為丑角、花旦、武生等不同角色類型,而扮演丑角的演員被稱為伶人。

伶人的繁體

伶人的繁體字是靈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伶人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清代為例,伶人的寫法是婈侽。

伶人的例句

1. 他是一個出色的伶人,每次上台都能帶給觀衆無盡的歡樂。

2. 雖然他并非正式的演員,但他的滑稽表演真的很有伶人的風格。

伶人的組詞

1. 伶俐:指聰明、靈活。

2. 伶仃:指孤單、凄涼。

3. 伶牙俐齒:形容說話清楚、口齒伶俐。

伶人的近義詞

1. 戲子:指戲曲演員。

2. 丑角:指扮演滑稽角色的演員。

3. 小丑:指專門扮演滑稽角色的演員。

伶人的反義詞

1. 正臉:指扮演正派角色的演員。

2. 上台:指正式登台表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