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妙悟的意思、妙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妙悟的解釋

猶言神悟。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辯》:“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粉蝶》:“ 陽 目注心凝,對燭自鼓;久之,頓得妙悟。” 黃賓鴻 《題朱生君實延齡遺墨》詩:“ 班 馬 濃香 屈 宋 豔,妙悟繪事皆同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妙悟是漢語中一個融合哲學與美學意蘊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超越常規邏輯的深刻領悟或直覺性通達。以下從詞典釋義、詞源演變及跨領域應用分層解析:


一、基本釋義與詞源

  1. 直覺性頓悟

    指不依賴理性推演,通過直觀體驗瞬間把握事物本質的智慧。《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其為“超越尋常的悟性;穎悟”,強調其突破常規思維的特性。

    例:禅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即通過妙悟直達真理。

  2. 詞源演變

    “妙”本義為精微、玄奧(《說文解字》釋“妙,神妙也”),"悟"指心性覺醒(《玉篇》雲“悟,覺也”)。二者合成于魏晉玄學與佛教中國化時期,如僧肇《涅槃無名論》提出“玄道在于妙悟”,賦予其哲學本體論意義。


二、佛教哲學中的深層内涵

在佛學語境中,妙悟特指對空性真如的直觀證得。《佛學大辭典》界定為“超越言語思辨,直契實相的智慧”,具有三重特性:


三、中國古典美學的核心範疇

宋代以降,“妙悟”成為藝術創造與鑒賞的理論支柱:

  1. 嚴羽《滄浪詩話》體系化

    提出“禅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主張詩歌應追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意境,如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禅意表達。

  2. 書畫理論中的升華

    董其昌《畫禅室隨筆》強調“畫家以古人為師,進此當以天地為師,終當以心源為師”,将妙悟延伸為對自然法則與主體心性的雙重洞察。


四、現代語境中的延伸用法

當代使用聚焦創造性思維與跨領域洞察:


權威文獻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文物出版社, 1984影印版.
  3. 嚴羽著, 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1.
  4. 董其昌.《畫禅室隨筆》.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5校注本.
  5. 許慎.《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2013整理本.

(注:為符合原則,參考文獻僅标注權威出版物信息,未提供不可驗證的網絡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妙悟”是一個融合哲學、宗教與美學意蘊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層面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妙悟”由“妙”與“悟”組成:


二、佛教與禅宗的深化

  1. 佛經起源
    “妙悟”最早見于後秦佛經,如《涅槃無名論》提出“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強調通過參禅直達真理。
  2. 禅宗發展
    禅宗将其發展為“頓悟”,主張通過直覺體驗“識心見性,自成佛道”,達到清淨空靈的精神境界(參考《壇經》)。

三、文學與藝術領域的應用

  1. 詩學理論
    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中以“禅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類比詩歌創作,強調靈感與直覺的重要性。
  2. 書畫藝術
    明清文人将“妙悟”用于評鑒書畫,如黃賓鴻提出“妙悟繪事皆同源”,認為藝術創作需超越技巧,追求意境。

四、現代語義與延伸

現代語境中,“妙悟”多指對複雜問題或藝術精髓的敏銳洞察,例如:


“妙悟”經曆了從道家哲學到佛禅修行,再到文藝美學的演變,其核心始終圍繞“超越理性、直抵本質”的領悟方式。如需更完整的曆史脈絡,可參考(道客巴巴)和(讀書筆記)中的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寶乘保呈辯口利舌閉隔襞箋充诎從聲膽大心麄飛鸾翔鳳奮湧挂鈎瞶瞀國奸函蓋充周杭莊合約後陣槐衙徽典回慝谏止桀虜金佛山拉剌辣子聊亮利兵立馬良久伶伶六魄六梢論理綠林豪客滿盤皆輸迷胡明庶牧羊人拟奏蟠根配坐平餘破損前一陣子情份窮波沙狗實覈瘦受銅印頹踏罔民亡識握蛇蝦目顯亮校察小綠小孽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