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辟質的意思、辟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辟質的解釋

即辟積。辟,通“ 襞 ”。《儀禮·既夕禮》“有前後裳,不辟,長及觳” 漢 鄭玄 注:“不辟質也。觳,足跗也。” 賈公彥 疏:“雲不辟質也者,以其凡男子裳不連衣,故皆前三幅,後四幅,辟積其腰閒,示文。今此亦前三後四,不辟積者,以其一服不動,不假上狹下寬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辟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權威辭書進行解釋:

“辟質”的含義:

“辟質”由“辟”和“質”兩個字組成:

  1. 辟 (bì): 在此語境下,通“避”,意為躲避、逃避、回避。
  2. 質 (zhì): 在此語境下,指人質。古代兩國交往或結盟時,常以王子或重要人物作為抵押品,稱為“質”。

因此,“辟質”作為一個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是指逃避充當人質的責任或身份。它描述的是某人(通常是國君之子或重要人物)為了避免被派往他國作人質而采取的行動。

權威來源與引用:

該詞最著名的用例見于《左傳》:

“辟質”意指逃避充當人質的責任或身份。它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古語詞,其理解需依托于《左傳》等先秦典籍所記載的具體事件(如宋公子馮出居鄭國),并在權威的古代文獻注釋(如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得到印證。在現代漢語中,該詞已基本不再使用,其概念可由“逃避做人質”或更現代的表述“規避人質風險/身份”來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

“辟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基本釋義

二、來源與用法

  1. 典籍出處
    出自《儀禮·既夕禮》中“有前後裳,不辟,長及觳”,漢代鄭玄注釋為“不辟質也”,指喪服的下裳(裙子)未做褶皺處理,直接長至腳背(觳即足跗)。

  2. 古代服飾背景
    通常男子裳由前、後兩片布拼接,前三幅、後四幅,腰部通過褶皺(辟積)形成上窄下寬的樣式以顯文飾。但喪服因形制簡樸,省去褶皺,保持布料自然垂落。

三、其他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例句,可參考《儀禮》相關注釋及漢唐經學家的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拜春霸論闆門八思巴字豳籥吃排頭崇赫籌筭椿庭萱室怠慢撢掞倒屣相迎颠崖電躍鬥勇躲懶耳郭法律部門凡桐枌社高谟高人一等公侯幹城構拟官瘾古貨庋縣含冤糾集開徑曠卒潰師連衿戀情獵碣詅癡苓耳曆年隆峻鹿牀密通木蘭花攀高結貴旁皇破陣僑終蹇謝棋列傾蕩青琱湫漻逡逡勝事水家隧志逃乖推數妥切縣市小嘎子狹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