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服貌。《荀子·子道》:“ 子路 盛服見 孔子 。 孔子 曰:‘ 由 ,是裾裾何也?’” 楊倞 注:“裾裾,衣服盛貌。” 郝懿行 補注:“裾裾,《説苑·雜言》篇作‘襜襜’,‘裾’與‘襜’皆衣服之名,因其盛服,即以其名呼之。”
“裾裾”是漢語中的一個疊詞,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盛服貌
指衣服華麗、穿着隆重的樣子。例如《荀子·子道》中記載,孔子見子路“盛服”,便用“裾裾”形容其服飾的華美。
通假含義
在古漢語中,“裾”可通“倨”,意為傲慢(如《晏子春秋》中的用例),但此義項在“裾裾”中較少見。
現代漢語中“裾裾”已不常用,多用于古文研究或特定文學場景,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裾”的演變或相關文獻,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說文解字》等工具書。
裾裾(jū j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裙子的下擺。裾裾用來形容衣服裙子的樣子,特指下擺如裾的衣物。
裾裾的部首是衣字旁,由左右兩個衣字構成。裾裾的拆分筆畫是11畫,其中左側的衣字為5畫,右側的衣字也是5畫,總共11畫。
裾裾這個詞的來源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繁體字中的裾裾和簡體字相同,都是“裾裾”。
在古代文獻中,裾裾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有時會寫成“裄裄”或“裯裯”等變體形式。這些寫法雖然有所差異,但都表示裙子下擺的樣子。
1. 姑娘穿着一條黑色的裙子,裾裾在風中飄舞。
2. 她的裾裾上繡着精美的花紋,顯得非常優雅。
裾裾可以和其他詞語組成詞組,如:
1. 裾邊:指裙子的邊緣部分。
2. 落地裾:指裙子下擺很長,幾乎觸及地面。
裾裾的近義詞是裙裾,表示裙子下擺的樣子。
裾裾的反義詞沒有一個具體的詞語與之相對,需要根據上下文來确定。
【别人正在浏覽】